让民主成为改善民生的动力 ——杭州市探索建立“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调研报告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09-12-06 06:58   

伴随城市的飞速发展,在实施住房拆迁、道路改造、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中,层出不穷的民生难题长期困扰着城市管理者。解决这些民生难题,政府的作用很重要,但从近几年各地实践来看,仅靠政府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政府不可能包揽民生。改善民生,最终还需要发挥民众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世纪以来,杭州市在实施西湖综合保护、背街小巷和危旧房改善、停车新政、“免费单车”系统建设等一系列关乎民生的重大工程中,通过建立健全“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不断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创新民主参与方式,健全民主参与制度,为有效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机制保证。有关专家指出,杭州市探索建立的“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务实管用,能够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民生工程实施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真正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效让人民检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举措。

“三位一体”解难题

改善民生,最根本的是要为老百姓提供有利于生存和生活的制度环境,最好的制度环境就是民主,当然还包括法制。“以民主促民生”,就是要以民主的方式、民主的程序、民主的力量来解决民生的难题,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办好事。

据了解,2007年底,市民丁红斌写信向杭州市领导反映,所居住的光复路筒子楼旧房修缮后,每户人家可拥有自己的厕所,本来这是好事,但由于五楼三户人家在厕所分配问题上互不让步,造成三间厕所都不能正常使用,日常生活比共用厕所时更不方便,要求市领导给予重视,帮助解决。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看到信后,专门提出了“民主促民生,民主保民生”的新理念,并以此为例要求媒体关注民生。

2008年2月16日,杭州日报推出首篇报道,呼吁“既然政府花钱办了好事,咱老百姓一起动动脑筋,让好事办好”。此后,杭州两大媒体集团(报业和文广)联手,开辟专栏,组织网上讨论,发表各类报道,每天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传播方式进行全面追踪,为市民出主意、提意见而提供热线电话、短信、网络投票等多种渠道。经过党政、市民和媒体连续三周的共同努力,这件社区协调30多次未果、拖了半年之久的烦心事,终于圆满解决。

在初战告捷并且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基础上,党政、市民和媒体“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被运用到杭州的停车新政、公交优先、庭院改善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中。杭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和邀请市民代表的方式,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市政协建立了民主议政会制度。同年7月,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正式明确提出了“民主民生”战略,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的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

王国平书记感慨地对调研组说,城市民生工程项目如果不依靠人民民主、基层民主,就难免会出现政府投入不少、却得不到百姓叫好的现象。从这点意义上来说,“只有发扬民主,才能改善民生;只有改善民生,才能体现民主;只有做好民主民生文章,社会才能和谐”。

“四问四权”得民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这就要求建立健全一套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民主工作机制,切实保障“访民情、察民意、集民智、解民忧”的口号不走过场、落到实处。

杭州市把党政、市民和媒体“三位一体”的“以民主促民生”进一步概括为要落实“四问四权”,即通过“问情于民”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问需于民”落实选择权,“问计于民”落实参与权,“问绩于民”落实监督权。

问情于民,问出了民生期盼。杭州逐步建立健全了城建方案公开展示征求意见制度、重大项目全覆盖调查制度、网络民生热线、民生重大决策网上投票、市民情绪和需求调节机制、利益相关人为主体的权益纠纷协商解决机制、由职能部门参加的“一主多元”的解决纠纷机制等,从而使所有关系民众直接利益的工程或决策在实施前,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市民情绪和情感的反馈,从而可以在实施前就开始酝酿兼顾不同诉求的方案选择等方式,避免了政策推进过程中少数人利益受损和社会不和谐。

问需于民,问出了百姓期望。杭州在了解群众需求上,采取了年度工作大思路从群众中征集,重大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征询市民意见,建立市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家、科技人员、文艺界人士制度,建立信访联络员制度,使杭州的领导层对民意诉求的了解、利益主体的心态、项目推进的难处、决策矛盾的症结等,都能有及时而细致的把握,同时也使一些日益商业化的公共行为在民意影响下得到及时调整。

问计于民,问出了民主决策。杭州建立健全了决策咨询委员会,实行政府工作报告与计划、财政报告社会公示征集市民意见,推行政府“开放式决策”,建立重大政务决策直接邀请民众参与意见表达机制,为政府实现多方求证、减少信息失真和提升政策认同提供了制度保证。

问绩于民,问出了民主监督。以往政府工程完工后,通常由政府对其做出“自我”肯定和褒扬。但现在,杭州建立健全了重大工程民众直接参与项目评判机制,将政府工程完工后的质量评价权,交给“直接享用工程质量优劣”的老百姓,把工程成果“与民共享、由民检验”作为“以民主促民生”的终极体现。

杭州市通过落实“四问四权”,使公共政策从制定、执行到评估监督都有民主的机制和程序,从而保障民生问题得到符合民意的有效解决,使民主真正成为改善民生的保障和动力。有关专家形象地指出,“四问四权”就是在“用身边的民主来解决身边的民生”。


“两个结合”促和谐

民生与民主是相互对立、相互冲突,还是相辅相成、和谐共进的关系?这是个相对复杂的理论难题。杭州市在城市建设与管理实践中,通过以民主促民生,逐步形成了市民广泛参与、部门密切配合、媒体大力支持、社会充分理解的良好氛围,不仅为办好各项民生工程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也化解了多种社会矛盾,拉近了干群关系。专家指出,“以民主促民生”是发扬民主和改善民生的最佳结合点。

第一,通过以民主促民生,不仅把民生工作从事后应急补救转到事前沟通交流上,也使党政部门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到群众希望党委、政府干什么、怎么干,从而根据群众意愿作出正确决策,避免一些矛盾的激化,有效减少了信访问题的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通过以民主促民生,畅通了干群沟通渠道、创新了干群沟通机制,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在现场交流、同台对话、互动沟通、平等协商的过程中,交流了思想、增进了理解,大大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

第三,通过以民主促民生,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从“身边的民主”入手,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许多重点、难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民生工程里增强了以民为本的意识,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本领,各级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五个坚持”蕴生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关注民生、促进民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主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民生是科学发展的重点。调研组认为:杭州市大力实施“民主民生”战略,探索建立“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其主要经验就是做到五个坚持,这对各级党委、政府在新形势下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一是坚持以民为先。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建立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任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效让人民检验”。

二是坚持“三位一体”。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是建立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的主要力量。在推进改革发展特别是实施民生工程中,充分发挥党政主导力、市民主体力、媒体引导力,搭建民主协商平台,引导市民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不同利益个体、群体之间的矛盾,实现发扬民主与改善民生的相互促进。

三是坚持落实“四问四权”。“四问四权”是建立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的程序保证。在推进改革发展特别是实施民生工程中,杭州市党委、政府坚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干不干”让百姓定,“干什么”让百姓选,“怎么干”让百姓提,“干得好不好”让百姓评,切实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做到大家的事大家来办。

四是坚持服从多数、关注少数。服从多数、关注少数是建立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必须遵循的民主原则。在推进改革发展特别是实施民生工程中,要坚持服从多数,不因为少数人的意见而动摇决心,不因为少数人的利益而影响多数人的利益,同时要关注少数人的诉求,建立完善民主协商机制,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五是坚持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是建立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的重要前提。在推进以民主促民生工作中,加强对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引导,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实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主发展之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陶建群 金雄伟 王志远  编辑:罗祎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