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强调,转变发展方式,不是转变增长方式,也不仅仅是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杭州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体现承前启后、审时度势、继往开来的理念,做好“一化、七经济”文章。做好“一化”文章,就是要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城市国际化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是杭州参与国际竞争、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是杭州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举,也是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内在需要。要坚持“以城带乡、以东带西”,坚持“城市有机更新”,坚持“四高”方针,坚持破解“四难”,坚持“环境立市”,坚持“三步走、两级跳”,特别是要坚持“大项目带动”,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抓好“城中村”改造,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好“七经济”文章,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正确处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正确处理“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大力发展文创经济;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正确处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关系,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正确处理内生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的关系,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正确处理城区与郊区的关系,大力发展郊区经济。要围绕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目标,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增强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同时把五县(市)作为特殊的郊区来对待,坚持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着力构建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市域经济发展布局,推动城区产业向五县(市)梯度转移,实现要素资源在市域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变郊县经济为郊区经济,实现八城区与五县(市)集合式、捆绑式联动发展,使五县(市)成为杭州发展的“新蓝海”、新增点。
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在分析回顾了一年来我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原因,认真总结杭州发展的八条经验;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明年进入了后危机时期,是“十一五”即将过去、“十二五”又将到来的重要时期,又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 必须加强紧迫感、危机感。他指出,确保明年我市经济保持“一高一领先”,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关键要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创新为先。坚持创新导向,围绕 “3+1”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载体,着力提高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和开发区功能,发展研发经济;做强创新主体,重点实施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和瞪羚计划;集聚创新要素,千方百计提高人才集聚度,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二是转型升级。重点要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年计划,坚持服务业优先,做大做强文创产业,抓好外贸转型。三是项目带动。把大江东新城打造成产业大平台;以技改项目和企业搬迁为载体,加大工业投入;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突出招引大项目;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地铁、高铁、高速等重点项目进程;坚持城市有机更新,继续推进西湖、西溪、运河、良渚、南宋皇城大遗址等综保工程;加强项目推进的要素保障;继续滚动实施各项三年行动计划。四是改善民生。深入推进破解“七难”、“为民办实事”,突出抓好社区充分就业、完善城乡一体保障体系、多管齐下缓解交通“两难”、保障性住房建设、大气环境整治、食品安全整治重点。五是率先发展。打响“十一五”收官战,确保“十一五”各项指标全面完成,抓紧谋划“十二五”。六是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扶持企业减负减困政策的相对稳定;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用好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政策,积极培育地方税源;妥善处理好区和区之间,区和县市利益关系;控制好行政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