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用镜头讲述杭州故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23 15:08   

张力

人物名片

张力,张力视觉工作室创始人,浙江省摄协航拍专委会副秘书长。视觉中国、华为、小米、大疆无人机签约摄影师,《人民日报》视界优质创作者,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浙报图片中心签约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供稿作者,杭州公交卡邮票封面作者,浙江省文旅金牌体验官。

↑张力作品:北山街秋色

2021年深秋,张力的《北山街秋色》出圈了。那是一条时长仅1:09的短视频,无人机穿行于细腻温婉的北山路,镜头缓缓扫过法国梧桐、半枯的荷叶、宝石山下的老别墅,远山如黛映碧水。配乐是莫文蔚的《这世界这么多人》,歌声悠扬而出,即时滚动的评论弹幕,成为吐露真情的共情广场:有人表白杭州,有人赞美西湖,有人祝福爱人……这条视频,在全网的播放量,超过千万。

这是张力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出圈,但这不是一个一夜成名的故事。在此之前,在那个属于专业人士的摄影圈里,他已经蓄力多年。

2010年起,他拿起相机,为各大媒体供图。2013年至2019年,他在游侠客从事摄影旅游开发、摄影教学,带队到过中国大部分地区,走了国外30多个国家。风光摄影、航拍摄影、延时视频,是过往10年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内容。

↑张力作品:杭州版云中列车

如今,创作已经融入张力的日常生活。凌晨4点追逐城市各个点位的霞光,清晨5点拍摄钱塘江上的云中列车,赶着花期拍遍杭城四季……张力用镜头记录杭州的美丽瞬间,他并没有刻意期待什么,走红更像是认真生活的礼物。

他常常被问到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视频作品?在张力看来,创作需要审美的能力、共情的思维以及足够的热爱,这是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张力如何保持热情,如何表达对杭州的情感。以下是张力的自述。

审美的构建

对于摄影来说,技术决定下限,审美决定上限。摄影师亚当斯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他说,“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摄影不仅仅是拍摄,它是一个人综合的素质表现。

我审美的起点,是故乡和父母带给我的人文启蒙。我出生在丽水遂昌的一个小镇家庭,父母是当地中小学老师,我在父亲所在中学的教职工宿舍里长大。

宿舍对面就是教学楼。哥哥姐姐们6点多就开始早自习,晚自习要8点多才结束,我每天听着他们读书,有时候还会遛到教室里。在校园里,最大的娱乐就是阅读,四大名著、古典诗词,大人们会塞这些书让我读。现在想起来,诗歌里的节律,好像也融入了我的创作,赋予作品的诗韵底色。

丽水是中国摄影之乡,瓯江帆影,渔舟唱晚,青山绿水,碧瓦白墙,儿时目之所及,是一幅幅山水画卷。小时候虽然还未拿起相机,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已在那时养成。

童年沉浸在自然人文的环境里,离开小镇,是在我18岁高考之后。2008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当时还没和摄影沾边。

2010年,微博、人人网逐步兴起,算是新媒体的起步期,校园里的摄影氛围随之浓厚起来。拿着相机,可以参加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得到线上、线下的关注和点赞。总之,拍照在当时是件很酷的事。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有了第一台相机佳能550d,加入了学校的摄影社团。最开始,我会去图书馆查阅入门书籍,《数码单反一本通》《单反入门》一类的,看得云里雾里,不懂就到处问。从那时开始,每天早上背着相机出门遛弯,一天按个几百下快门,成了习惯。

↑2021年11月12日,张力回母校作摄影专题讲座

大三、大四两年,摄影让我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我拍摄的《杭电史上最牛毕业照》《蛋糕哥》等图片,被不少媒体和论坛转发,人人网个人主页的点击量超过100万。当时最辛苦的一张照片是拍摄闪电,因为没有脚架,我趴在图书馆十楼窗户边,手持设备抓拍了一小时,完成了一张杭电闪电图,很幸运,第二天在《都市快报》登出了。当然,这样的“辛苦”在如今看来只是日常。

毕业之后,热爱的摄影成了我的事业。在游侠客8年,我去了中国大部分地方,到了30几个国家,寻找最佳的拍摄路线与点位,做旅行策划,匹配到现在,就是旅行博主。那段时间的经验对我来说十分宝贵,给了我遇事不慌的能力。那些年,在我西藏雪山遇到过狼,在极端天气下坚持拍摄,在冰岛等候了八天极光……就这样一点点沉淀,心与自然美景一步步靠近,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与一座城共情

2021年之后,我停了四处奔波的脚步,创作聚焦于杭州,通过镜头记录我的第二故乡。

过去大家拍摄城市风光,多数是拍一些空镜头,短视频创作赛道上的人不多。当时我觉得,既然我能把国外拍得这么美,为何不沉下心来,把杭州美好的风光呈现给世界。西湖、钱塘江、大运河、西溪湿地、湘湖……我走遍杭州,寻找最美的风景。

为杭州创作,我把过去跑国内国外的专业技术都用上了。摄影是经验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如果一定要说诀窍,首先我对画面的要求比较高,每一帧都精益求精。“张力视觉”的名字用了10多年,希望做到在视觉上给观众冲击力。比如《北山街秋色》,1分多的视频,我拍摄了一整个上午。最后呈现的片子中,我运用了5组长镜头。长镜头能给观众更好的沉浸感,但干扰因素比较多,这5组镜头,是从上百条片子中选出来的。

更重要的“技巧”,是学会共情,与观众共情,与一座城市共情。每一个生活在杭州的人,都有自己对于杭州的记忆与情感。所以,我把杭州拍美了,大家都愿意转发,觉得生活在杭州很自豪。

张力作品:西溪雪景

带着共情意识创作,像是在与一座城市互动。比如,2021年,当第一波寒潮来袭,我从过去积累的素材中,挑选最美的西湖雪景,第一时间在网上分享,我用的文案是,“寒潮已至,你的家乡下雪了吗?谁说要去北方看雪的,杭州的雪景同样美得不可思议。只是有三年没下了,今年还会有大雪吗?”

评论区里,我收到了7000多条留言,网友们讲述了他们和雪域杭城的故事。有人怀念多年前大雪中的浪漫邂逅;有人已经离开,仍常常面向杭州的方向回忆青春……亲情、友情、爱情,梦想、团圆、离别,那些发生在杭州的故事,都因为雪景而催化升温。离不开的江南,忘不掉的杭州。到现在3年过去了,遇到雪天,评论区里还是会收到新的留言。

这些年来,我一直保持着与杭州共情互动,文字和音乐,都是作品的重要部分。我常听平台推送给我的音乐,有意识地积累,把好听的歌存下来,思考匹配的画面。到了拍摄和剪辑的时候,很容易找到贴合的音乐,有时候是突然的灵感,更多是深思后的累积。

↑张力作品:高架月季

就拿高架月季来说,人人都在拍,如果只是叠加好看的画面,那是无意义的重复。我需要寻找更深层次的共鸣。有天半夜收工,我开车路过复兴大桥,车里正好放着王菲的《执迷不悔》,眼前是高新区的繁华、钱塘两岸的辽阔、一路繁花的惊喜,扑面而来的氛围感。第二天我就用这首配乐创作了短视频。

文案也是我的心声,“每次晚上开车路过高架看到这些月季花的时候,心情豁然开朗,一切都释然了。杭州这座城市,每个季节都有小惊喜小感动,不断地给我提供情绪价值,再给你一次选择,你还会留在杭州吗?”评论区里依然充满对杭州的告白,有留言说,在繁花里,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在执迷不悔里,听到了自己的故事。柔情中带着刚强,这就是杭州。

梦想天堂

“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碧绿的湖水荡漾着美丽的梦想……”听到这个熟悉的歌声,很多人都会泪目。这首《梦想天堂》也表达了我对杭州的热爱,我为它创作了不少作品。

这首歌里没有一句“杭州”,但句句都在讲杭州故事。最重要的一个版本,是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创作的。当时,关于亚运的视频铺天盖地,大家都很卷。我想做一部唯美的片子,始终找不到适合的配乐。机缘巧合,我得到和应豪老师,也就是《梦想天堂》作者合作的机会。

↑张力作品:梦想天堂

我们在亚运会前一个月开工。创作过程中,我们想,这首歌既然是杭州市歌,就应该化繁为简,把杭州最靓丽的风景与歌曲结合。我们根据歌词,寻找匹配的画面,唱到“每一条路”,我们用了梅林南路、隐秀桥的秋色,望梅立、中河高架的月季。唱到“每一棵树”,我们用了杨公堤、北山路的梧桐,龙井的茶树,西溪天堂的绿野仙踪。高潮部分,“我们的家,住在天堂”,先用西湖的画面,再转场到钱塘江,表达从西湖时代进入钱江时代的发展。

原始素材有100多个G。直到杭州亚运会当天,团队还在一帧帧“抠”细节,希望将最完美的画面呈现给观众。亚运会开幕式上,万人合唱《梦想天堂》,我们抓住这个时间点,在网上发布了新版《梦想天堂》。视频一下子就火了,大家都说第一次看到如此美的杭州,杭州人的DNA被打动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进行了转发。

被看见、被肯定,是一种幸运。因为摄影,我去了很多地方,获得了认可,如果不是在大三时拿起相机,我现在可能在大厂加班。更幸运的是,通过记录杭州,我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在杭州扎根。

如果问我接下来最想拍什么,我想是一部完整的杭州宣传片,把我对杭州的热爱,完整地表达出来这些年,我走过许许多多的地方,拥有美景的城市不少,但只有杭州,给了我家的感觉,给了我实现梦想的空间。

镜头之下,杭州的魅力,是具象的。在傍晚蓝调时刻的滨江樱花跑道,可以找到对杭州一见钟情的理由;在世纪城的晚霞里,可以看到麦田、高铁、城市一起构成的未来生活;在钱塘江的云中列车中,可以发现水韵江南与现代新城的双向奔赴。杭州的美好,在动与静的反差之间,一面温柔婉转,一面奔涌向前。讲好杭州故事,是我未来会一直坚持的事。

↑张力作品:世纪城麦田

最近几年,我得到了一些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很多人问我,互联网的流量密码是什么,如何打造爆款短视频?我想,在技术层面,流量或许有一定公式,但要持之以恒地输出好作品,真诚与热爱,是最好的创作方式。

▼延伸阅读▼

他的视频屡屡爆款,杭州人的朋友圈肯定刷到过

杭州年轻摄影师撞脸“战神”粟裕,变身开“侦察机”的粟师长

这段绝美的杭州风光,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杭州摄影大咖的年会,他们不止是杭州

中外摄影师一起拍杭州,区别在哪儿?

两年时间浓缩西湖的四季,好美!

来源:杭商传媒  作者:李洁  编辑:郭卫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