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第一次知道莫小米老师是在广播电台的节目里。90年代,她每周日上午在电台朗读自己写的散文,都是短小精悍的小文,节目也只有短短几分钟。慢条斯理的声音非常具有感染力。后来,我在《杭州日报》的副刊上又看到了“莫小米”,她的全职工作是报纸编辑,负责一个获得过中国新闻奖的栏目:《倾听》,专门写人物专访的。2006年,莫老师出版了《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都是她多年笔耕不辍的成果。
读了《我是谁》才知道莫老师与我的母亲同龄,有五个弟弟,在萧山插过队,女儿的年纪和我也差不多,以前在教育文化用品商店工作,上了夜大学后,考进了杭报副刊部。一向来学习成绩优异的莫老师因为家庭的缘故,没有读过全日制大学,这在书香世家是个遗憾,阴差阳错地做了几年文具店店员,倒是洗去了几分书呆子气,师傅们教她要“神仙、老虎、狗”都会得做。
我一直很想认识莫小米老师。用她那天在推广会上的话来讲:所有的积累都是为了在某一刻与某个人相遇。我从小就有一点写作的天赋,也比较喜欢,所以2008年开始在歪酷博客上写文章。博客渐渐退出了时代,又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转眼已经16年了,自己翻出2008年写的东西,发现进步还是不小的。
不知不觉中,我写的关于杭州和美食的文章被杭报副刊的编辑老师发现了,2022年邀请我在《杭州日报》上开设一个专栏,写杭州本地美食。这真是一个不敢相信、不敢想象的事情,怕自己干不下来,开天窗就搞笑了。在大家的热情鼓励之下,居然也写了快两年了。第一篇《苋菜》就引来了很多老杭州的留言,还有认识文中主人公的。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我也是找到了第二职业,有了属于自己的新赛道。
昨天的新书推广会上,我终于见到了莫小米老师、她的五个弟弟,女儿不像娘的章衣萍,新书当仁不让的主人公:蔡米兰,还有杭报副刊部的各位老师,老老少少,齐聚一堂。徐晓杭老师是莫老师的老同事了,经常在《城市的秘密》看到她写的老杭州。本人和文字一样生动有趣,时不时冒出地道的杭州话,说起副刊部在其他部门的眼中是“一帮弄不灵清的人”,有点不通世事、呆头呆脑的意思。《倾听》的篇幅超过了评奖的范围,有人说“吃不落删么,我来帮你删”。可是,大家还是坚持保持原稿的内容,终于等到了报告文学也可以参赛的那一天。杭铁头还是有点厉害的。
比较惊喜的是新书《大米小兰》的编辑还是《我是谁》系列的黄政一先生,昨天他从上海赶来,为新书站台。我是特地拿上这本有点泛黄的书,让莫老师签名的,结果还多了一个黄老师的签名。《我是谁》里还提到过黄老师,让人印象深刻。他是典型的老上海人,经常趁双休日来杭州游玩。第一天傍晚到,到灵隐寺祈福。第二天就在虎跑清清静静地坐着喝茶,下午返程。多少年了,从未改变。昨天见到真人,果然如文章中写的一模一样。杭州30度的闷热天气里,全场就黄老师一个西装毕挺,皮鞋锃亮,收拾得山清水绿。轮到他发言,不敷衍也不抢戏,条理清楚,文采斐然。到了签名环节,他倒做起了会务,与大家热络的很,真是专业。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的老派人了。
作者:天水佶佶(杭州人,会计)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