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春雨缠绵。江南的春雨不似梅雨般阴湿沉闷,而是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温柔和气。“略略烟痕草许低,初初雨影伞先知”,有雨便有伞,在这细雨绵润的时节,属那一叶江南伞最为应景。
杭州与伞有着不解之缘。
民间传说《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在细雨中的西湖断桥青石瓦上相逢,借伞定情;杭州诗人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雨巷,温婉而惆怅;家喻户晓的“天堂伞”、伞文化的“富矿之地”中国伞博物馆,都源自于杭州这座城市。
杭州伞烙上了烟雨江南的印记,多了一分“人情味儿”,氤氲了中国人无数的诗情画意。今日且来聊聊一把伞如何“撑”开烟雨杭州。
一
杭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雨水催生了杭州的伞文化。因竹木资源丰富,杭州也一直是伞的重要产地。
2018年,一位名叫“闻士善”的手工艺人制作油纸伞的视频在网络走红,引发无数网友围观。视频中展现的,正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富阳纸伞制作技艺。只见闻叔左手持伞骨不停翻飞转动,右手熟练地将伞面放入柿子漆中浸透,再一张张细细黏于伞骨之上,不时捋平褶皱,最后在伞面刷上熟桐油,一把精美的富阳纸伞便制作完成了。
富阳纸伞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技艺经过几代传承人的继承创新,彰显出匠心独运的富阳特色,如制伞架技艺中的“夹片工艺”、制伞面技艺中的“芳香油漆”等,皆为富阳纸伞制作所独有。
图源:北京青年报官网
“余杭纸伞”较富阳纸伞而言起步稍晚,但凭借其选料精良、做工精巧、经久耐用的特点而闻名于江南。央视春晚的《满庭芳·国色》舞台,更是让亿万观众记住了“缃叶”篇中那擎靛蓝的余杭纸伞,宛如梵高笔下盛开的鸢尾花,在舞者折腰翘袖间点缀出一幅江南荷塘的灵秀景色。
西湖绸伞 《描金西冷景萃》(浙江工艺美术)
“西湖绸伞”也是杭州地区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以竹作骨,以绸张面,造型灵巧,式样美观,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撑开时绸面浮翠流丹,绯红若旭日一轮,蔚蓝如晴空一色,青绿似碧水一泓,伞影满堤,一片旖旎风光。
有人说:“忆杭州,更忆杭州天堂伞。”天堂伞作为国际知名的杭州本土品牌,亦成为了杭城颇具代表性的“移动名片”。无数中外游客来到杭州,在饱览西湖风光之余,也不忘带走一把天堂伞留做纪念。
二
西湖绸伞 《断桥残雪》(浙江工艺美术)
对于杭州来说,伞的价值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遮风挡雨的功能,而是内化成一种精神符号,蕴含着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审美认知与情感价值,伴随着历史发展的车轮,碾压出一道独特的文化轨迹。
1992年天工艺苑西湖绸伞销售柜台(杭州发布)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杭州的伞铺就像裁缝铺、铁匠铺一样遍地开花,经常以前店后坊的形式开设在人口稠密的城镇。伞铺前悬挂数顶成片的红色油纸伞,亦是一道独特的街市风景。民间流传着“晴带伞,饱带饭”的谚语,可以想见纸伞是当时百姓出行必不可少的物件。每逢雨天,大街小巷人影绰绰、花伞婆娑,仿若一片流动的花海。
20世纪30年代,手持轻巧西湖绸伞的以三潭印月为背景的采莲美女广告画
(杭州档案)
伞自古以来便是多情的产物。繁体的“傘”字结构包含着五个“人”字,形象地刻画了多人共打一把伞的场景,也蕴藏着伞庇护人类、人类因伞结缘的长远深意。伞下寄托着无数人的思绪与情感:那是文人雅士钟情的纸伞,于伞面题诗作画、吟咏遣怀;是女子出嫁时撑起的红伞,寓意着婚后同甘共苦、幸福美满;是雨季出门时母亲递过来的长柄伞,殷切叮嘱着我们早点归家。
杭州伞是富有艺术生命的审美意象。那竿清圆下藏着无尽的浪漫与诗意,有“竹君为骨丝为裳”的物态美,“半掩轻罗暂回眸”的含蓄美,还有“黄伞亭亭瑞雾间”的意境美。人与伞交融,历史与未来贯通,一把伞镌刻出“诗画浙江”,拓展了省域品牌的内涵。
由张艺谋导演打造的《印象西湖》大型实景演出,曾作为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为各国元首呈现。其中一幕,舞者们手持灯笼纸伞趟水而来,在西湖波动的水光中轻盈律动。撑伞、甩水、转伞、收伞……这些生活化的舞蹈动作,细腻地表现了江南女子喜雨、避雨、在雨中嬉闹的景象,光影交错中,如同一幅动态的山水国画,点染了古典之美与现代之光,给世界留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印象。
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听障少女汪伊美演出现场。潮新闻记者 李翔 摄
杭州亚运会期间,伞元素也在全杭城涌动。“南有莲花碗,北有杭州伞”,以“杭州油纸伞”为造型的亚运会曲棍球场坐落在大运河畔,撑开了杭州最大的一把“伞”。钢质“伞架”与轻量“伞面”“刚柔并济”,人文底蕴与现代都市交相辉映。亚残运会闭幕式《惜别在今宵》的演出中,袅袅婷婷的听障少女手持绸伞,漫步在地面影像呈现的西湖碧水之上,百把绸伞在夜色中点亮,如金线般勾勒这依依惜别之景。
三
杭州伞孕育了独特的中国伞文化,绵延传承至今,不断“擦亮”着这座城市发展的金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杭州伞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间找到了独属自己的“一方天地”。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这是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心声。富阳的油纸伞曾被工业浪潮推远,一度濒临失传,是闻叔从父辈手中握住“接力棒”,复兴了油纸伞技艺。30年间,他不停寻找地道工序和实用技艺之间的平衡点,在一柄伞中倾注自己毕生心血,让富阳纸伞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墙内墙外齐芬芳”,如今远销海外各国。在闻叔身上,我们看到了这批心怀造物精神的“守”艺人,不论时代洪流如何冲刷,始终坚持“择一事,终一生”,做好一把伞,便能撑起一片天。
《油纸伞》内页,盛元龙绘
如何让老物件焕发新活力?匠人们各有各的巧思。“中华剑伞”将富阳纸伞与龙泉宝剑锻制两大非遗跨界融合,擦出了别样的火花。开是一把伞,收是一把剑,既有江南女子的柔情,又有江湖游客的侠气,生动诠释了对非遗的“活态”传承。“竹语伞”在古朴的民间工艺上加入现代化改良,伞骨泛着原竹清香,蕴藏着竹子生而有节、虚怀若谷的品格。伞面绘就钱塘、西子、清河坊等专属杭州的经典符号,呈现独特的城市文化印象。
杭州作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之城,当地的伞文化也通过网络传播“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总能瞧见许多年轻姑娘的袅娜身姿。她们身着一袭旗袍,手执一柄绸伞,嘴里呢喃着吴侬软语,漫步走过一条条长街曲巷,不经意间流露出“风情与风骨”并存的东方韵味。那个记忆中清眸濡湿的丁香姑娘,仿佛又款款飘进了江南人的心中。
近年来,杭州也积极筹备举办了众多与“伞”相关的文化节、作品展、体验活动等等,在增强民生获得感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使杭州的伞文化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久久流传。
烟雨杭州,似乎只有搭配上一把油纸伞才显得灵动。伞下有人,伞下便有了情。伞缓缓打开,撑起的是无数人对于杭州的隽永回忆。岁月流逝,时代更迭,这把伞默默庇佑着一方水土一方人,撑开了杭城的活力与希望。
小桥清荷油纸伞,一蓑烟雨话江南。何不在今日打上一柄油纸伞,来杭州品一品“真江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