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滨的古镇何以吸引年轻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3-15 11:13   

有这样两个古镇,在浙江所有县级行政区中最小,仅72平方公里,但率先实现每平方公里1家上市公司的国际滨,从这72家上市公司手里奋力“抢”到面积,成功在寸土寸金的国际滨有须有尾地“活”下来,它们就是长河、西兴古镇。

它们矮矮的个头比邻高楼大厦,白墙灰瓦的明清建筑与现代化小区产业园对比鲜明,它们看起来与国际滨有些格格不入,偏偏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国际滨的这两座古镇,究竟有什么独特魅力?

如果用历史长短形容古镇出身,那么历经千年岁月沉淀的长河、西兴古镇,绝对出身名门望族。

穿过泽街狭窄巷口,沿着槐河街往前,穿过几家杂货店到槐河边、镇龙桥下的大槐树,时光就回到了千年前的吴越。那时的长河初成村落,后来宋室南渡,集市贸易兴起,槐树周围愈发热闹起来,鲜果水产盈盈,茶坊酒肆喧嚣,再到明清民国,更是人声鼎沸。千年积淀,让长河蜕变成繁盛不衰的“江南槐市”。

而行至官河路,越过西兴过塘行码头,驻足古代水路驿站遗址庄亭前,时间就继续回溯到春秋时期。那时的西兴叫做固陵,范蠡在这里筑城抗击吴国,西施正是从这个驿站告别故土,前往吴国。后来,战火变成烟火,再到大运河时代,这里成为水运必经之地。一时间,万商云集,市容繁华。千年光阴,见证了西兴与无数风流人物相遇——秦始皇开山凿石,贺循开凿浙东运河,白居易和元稹互酬唱,吴越王钱镠奋战卫国,谢灵运、杜甫、李白等一众商贾墨客和官宦名流流连忘返,开启“浙东唐诗之路”……漫步于古老的青石板路上,一步便是一个故事。

与其他古镇不同,国际滨的两个古镇不仅拥有白墙灰瓦、小桥流水、古宅深深的江南水乡之美,更有活生生的烟火气。

两个古镇较完好地保留了清末民初的老房子,老街延伸出去有很多小弄堂,多半还是古朴的门板房。古镇里还有大量的居民,槐河和官河上依旧满是市井烟火。或许这样的古镇算不上十分精致,但这恰恰是历史演变的见证,是一层层时光叠加的印迹。它们不是被圈定的历史标本,而是活生生的历史一脉,与新时代生活“碰撞”地融合在一起。

在古镇的老街里,点一笼现蒸的“丑”包子,搭配一杯冰美式,冰与火的古今结合也别有一番风味,往河边的小板凳上一坐,耳边是本地居民唠嗑的吴侬软语,身上是暖洋洋的阳光,人就变得松弛,晒晒太阳发发呆,一个下午足够让绷紧发条的自己放松下来。

又或者,走进沥青古朴的弄堂里,沿着木质指示牌一路寻找遗址外的彩蛋——弄堂尽头老人家煎的地道臭豆腐,某个拐角白墙上的文化掠影,小面馆里自家腌制的几片爽口的腌萝卜,网红咖啡店里傲娇可爱的小猫咪,不经意划船而过的民间艺术家,以及走着走着突然吓你一跳的水花……

正是这些鲜活的人间烟火味,与那涔涔河水一同,让古镇流淌成了真实的生活画卷。因此,这里不会有“他乡泊客”的怅然,让人有种莫名亲近的归属感。

两个古镇留下了千年历史的印迹,但这两颗明珠能否继续闪耀,取决于传承。国际滨的古镇可贵之处,当地迄今仍居住着不少非遗文化传承人。西兴竹编灯笼、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宋式点茶、宋式文人香、传统绳结编织技艺……这些“滨江非遗图鉴”,都是一个个非遗传承人在漫长的时光中耐住孤独、费尽心力呵护下来的宝贝。看似简单的一条竹篾,其实是一门极其繁琐的技艺;看似容易的几条花带,其中蕴藏着婚嫁、寿宴的美好祝福寓意。这些传承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儿,传承的不仅是非遗文化,更是民间艺术背后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

“西兴灯笼从小就编,一直编到编不动为止。”

“以前婚嫁都用花带,对新人最美好的祝福都在里面,这是先进设备取代不了的。”

在古镇新年非遗活动中,我听到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两句话。而经过体验,更切身感受到传承之不易,对所有传承人致以最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两个古镇也充分利用国际滨先进科技和电商基因优势,利用网络电商平台和创新科技,让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积极拓展非遗研学,吸引越来越多研学项目到滨江古镇开拓路线,让传承的作用真正最大化。

不是其他古镇去不起,而是国际滨的古镇更具性价比。

长河书香,西兴风骨,两处古镇大隐于市,不需要跋山涉水,没有景区门票,从都市“飞驰人生”到“人间烟火”,只需要几站地铁和公交。这里是求实青年的服务区,文艺青年的四季青。

这里的时光很慢,但散落在时光里的宝藏触手可及。

作者:王誉蓉,中国网络作家村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浙江省新雨人才、省作协山区26县文化特派团成员、杭州国家版本馆阅读推广人、代表作《爱情已到、请签收》《华妃墓》《上元欢》等。

▼延伸阅读▼

长河老街,之江文化产业带上的一颗明珠!

东岸红霞西岸绿,宋代诗人笔下的西兴

来源:滨江区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作者:文:王誉蓉/摄:陈凯彬  编辑:郭卫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