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时隔1200年的敬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4-02 16:03   

2022年是白居易任杭州“市长”12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受世代杭州人尊敬和爱戴的白“市长”,浙江教育出版社近日推出杭州市政协智库专家、杭州文史专家司马一民新作《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新华书店以及当当、京东、天猫等网站都已经上架。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朝廷任命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在三年任期中,白居易为杭州疏浚城中李泌六井,以供百姓饮水;修筑钱塘湖堤蓄水,可灌溉千顷良田;把自己积攒下来的“工资”留给了杭州办“民生实事”。真是功德无量!

白居易还“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杭州形象大使”,用诗词“推广”杭州,他写杭州的诗词,使杭州声名鹊起,千百年来有无数的人读过,又有多少人因为读了他的诗词而来到杭州、爱上杭州,成为一代一代的“新杭州人”?

至今,西湖北边,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西至“平湖秋月”,这一条把西湖分为外西湖与里西湖的长堤,杭州人民把它叫做“白堤”,不少人以为这是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的,其实是“美丽的误传”。不过,表达的是世代杭州人对白“市长”的爱戴。

这是一部杭州历史文化普及读本

---蒋婷(浙江教育出版集团副总编辑)

在浙江教育出版集团副总编辑蒋婷看来,《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是一部杭州历史文化普及读本,白居易喜欢以诗纪事,要了解白居易的杭州岁月,正史里笔墨不多,可以读读白居易在杭州写的诗和离开杭州后写给杭州的诗。读“在杭州圆了少年梦”可以了解白居易与杭州的渊源,读“白堤不是白居易修筑的”可以了解白堤的来龙去脉,读“与元稹隔着钱塘江‘斗诗’”可以了解两位诗友的情感,读“杭州官衙探秘”可以了解白居易的官场情形,读“给杭州的‘检讨书’”可以了解白居易的官品人品……细细品味这些诗,并了解与这些诗相关的史料,不仅可以发现这些诗里蕴藏着的杭州故事,而且可以体会白居易对杭州的情感。

从不同的视角看白居易

---郑莉娜(资深媒体人)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到杭州为刺史。杭州市政协智库专家、杭州文史专家司马一民的新作《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的故事,从这一年开始。白居易到杭州时,已是知天命之年,然而,他却保留着一颗赤子之心,发自内心地热爱杭州这座城市。《西湖寻梅》、《与元稹隔着钱塘江“斗诗”》、《诗画钱塘江美景寄长安》、《对杭州的“临别赠言”》……司马一民的新作从不同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有抱负的文人学士与一方美丽山水,演绎出千古佳话;一份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景色,酝酿出万古华章。

最爱杭州的人

---周旭霞(杭州市社科院研究员)

一句“最忆是杭州”,你就能感受到当年白居易对杭州的爱之深了。

读司马一民老师的新作《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也能感受到他是一个分厂热爱爱杭州的人。

近年来,司马一民老师致力于杭州历史文化的挖掘,他2019年出版的《诗里杭州》疫情期间居然还热销。“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杭州人,我非常热爱这座城市,我应该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司马一民老师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细细品味《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书里介绍的这些诗,并了解与这些诗相关的史料,不仅可以发现这些诗里蕴藏着的杭州故事,而且可以体会白居易对杭州的情感。这是丛另一个方位走进杭州历史的好读本。

说说这位与众不同的作者

---孟珍真(本书责任编辑)

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我想我该有责任向读者介绍一下这位与众不同的作者:司马一民。

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杭州人。和所有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一样,他对杭州的历史文化如数家珍。和其他杭州人不一样的是,他不但善于讲述杭州历史文化,还以讲好杭州故事、推广杭州形象为己任,并且将这种责任感深深刻进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和退休生活。正因为如此,他请出了1200年前的杭州“形象大使”白居易来和他一起完成任务。

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者。读者们在细看此书时也许会发现,为什么配图都能恰到好处地解读文意。秘诀在于,这本书的作者和图片摄影师都是司马一民老师。为了能使本书图文并茂,司马一民老师可谓使出了摄影的绝技,也精选了自己多年来拍摄的得意之作。

这还是一位具有探究精神的学者。第一次见面,司马一民老师就说,他做这本书,不是想做一本学术型图书,而是想做一本普及型读本。可是他在这本书里下的功夫,比专家学者只多不少。为了探究文献来源,他遍查古籍;为了感受白居易“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的留恋,他甚至挽起裤腿来到天竺溪边触摸那些圆润光洁的卵石。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一位编辑来说,碰到这样的作者是莫大的幸运。我想对于读者来说,也是如此。希望这本书能带你穿越千年,感受白居易字里行间对杭州的欣喜、留恋以及求而不得。也希望这本书能带你重新认识杭州,通过作者的笔感受杭州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

杭人知恩感恩白居易

---陈晓雷(杭州文史学者)

读司马一民新作《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有感杭人知感恩。如开六井之李泌、植云松之敬仁、浚三潭建六桥之苏翁、葺西堤之与筹、兴庙建观之孙隆等,唯为百姓做些许善事,功德皆被传扬 、或地名以念之、或建祠以奉香。

乐天亦是其中之范。其对杭州之热爱、西湖之眷恋,千年来唯有东坡能与之并论。而唐时之城湖,能为世人所知、所往,尽赖香山居士之华美诗句与不吝褒赞。杭人则堤名以报。

司马一民先生传承杭人之美德,感念古人对故乡之德,汲取诗词之精华、复以白文之辞藻,成书以奉飨者,功当胜赞。先生近年来潜心杭州之文化研究,先集众诗以咏之;后敬众贤以详之。此书乃自苏翁而后继,文有流觞之畅,辞含清莲之香。今以捧读,室盈华章。

绵延千年的眷恋

---王俊勇(资深媒体人)

我们大家都熟悉白居易,从小就会背诵“离离原上草”,特别是杭州人,更对“最忆是杭州”这样的诗句信手拈来。读完司马一民老师的新作《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不仅更熟悉白居易的诗,还深深地感受到了白居易对杭州的那份眷恋与缠绵。

《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这本书,撷取了白居易在杭州生活的趣事,用诗把它们串联起来。书里有白居易在天竺寺的流连忘返,有他在西湖边寻梅登楼的惬意,当然更有济世救民的赤子之心。此外,这本书还注重史实,通过详细的考据,阐述清楚了白堤和白居易的关系,还论证了白居易最早把“西湖”二字写入诗里。可以说,人人心中都有白居易,但对白居易的很多诗与事未必清楚。《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这本书,恰恰就把这些“人人心中有又略带模糊”的事情,梳理得一清二楚、纤毫毕现。

《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这本书,既见白居易对杭州的深情,又见作者的功力。从书中内容来看,作者查阅了大量史料,力求准确,互相印证,同时还实地探访白居易足迹所至实处,笔力与脚力结合,既严谨求实,又诗意盎然,勾画出了一位醉心山水又兼济苍生的杭州“老市长”。

我们可能都和白居易一样,“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但我们又都比白居易幸运,尽管他对杭州如此恋恋不舍,但终归“皇恩只需住三年”,离别之后,只能把对杭州的回忆“报与西湖风月知”。今天我们站在西湖边,同样无比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感叹这绵延千年的眷恋。

最难忘白傅留诗

---汤海孺(杭州市政府参事)

我们常说,杭州“因水而生,因河而兴,因湖而名”。这“因湖而名”的头功,应当归于白居易老“市长”。西湖之取名源自他,修筑钱塘湖堤蓄水灌田源于他;“最爱湖东行不足”,流连于“绿杨阴里白沙堤”人工美景的,是他;任期将满“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是他;离别多年后,感叹“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还是他。可见白居易对杭州西湖用情之深,喜爱之切。

诗言志,诗抒情,诗短意长。司马一民老师用他的生花妙笔再一次把我们带入了唐代与白市长神游共情,一起欢喜一起愁。《钱唐湖石记》中,有他为民操心的碎碎念;《三年为刺史二首》中,有他写给杭州的“检讨书”……

白居易的诗,语句通俗,画面感很强。一首诗就是一场情景剧,一幅幅场景接踵而来。但惜墨如金的诗,总留下一些谜团和疑惑。这时候,我们破迷解惑的高手——司马一民老师上场了。他的文字就是那轻轻的画外音,杭普话的旁白让我们得以了解白市长爱民为民的使命担当,治水造景的天才智慧,题诗作文的横溢才华,观潮赏桂的诗意生活……。他为后世所景仰、为世人所喜爱的人格魅力,为杭州这座生活品质之城的后世市长树了标杆、立了榜样。

灵隐寺大雄宝殿里有一副楹联,上联为:“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牍。”白市长上了“最难忘”之榜,这是杭州人对他开创性贡献的应有评价。

功名刻在人心里

---王翔(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人与城孰轻孰重?这是一个难分伯仲的哲学问题。司马一民的新作《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却以文学的视角给出了人与城相得益彰的回答。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叙事的口吻平铺直叙地讲述了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主政杭州时的诗情才气,从中窥略到彼时杭州的风花雪月和水软山温。诗以言志,正是三年“阅山览水”深入基层的真抓实干给了白市长诗情万丈的创作灵感,而白市长的五言七律也让杭州及西湖更加光耀于世。由此也给后任以昭示: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政绩写在大地上,功名刻在人心里。如今当我们捧读《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一书,领略的不仅是唐诗之美、杭州之赞,更能体悟到为官者对城市之爱。这是百姓之福、城市之幸。

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

---楼云居(杭州市农业农村居二级巡视员、西湖摄影家)

《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这部著作,从白居易写的诗词入手,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展现了白居易与杭州的渊源、当时杭州的情形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展现了当时杭州人的生活画卷。该书以详实的史料、严谨的逻辑、通俗易懂的文字,特别是以领读阐释诗词的形式,讲述一个个故事,篇幅不长,写实而生动,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读来倍觉新颖亲切。我和许多杭州人一样,从小就知道白居易不仅当过杭州刺史,政绩获百姓好口碑,还知道他是个大诗人,他的几首诗词,如《长恨歌》,以及描写杭州的《钱塘湖春行》、《忆江南二首》、《春题湖上》、《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等耳熟能详,然而对白居易幼时与杭州的渊缘、他描写杭州的其他诗词及背景并不完全了解,也不知道他还给杭州写过“检讨书”。我觉得这部作品以巧妙的方式,在广大读者与博大精深的杭州历史文化殿堂之间架起了一座便捷桥梁,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补上知识短板,提高文化素养,感受生动确切的杭州历史文化,增进对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白居易这个杭州名人的了解,感受杭州的历史、人文、风景等独特韵味和神奇魅力,既是宣传杭州的好作品,又是普及知识的好教材,也是休闲时的好读本。

白居易与杭州城市的文脉、文心

---盘剑(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尽管都知道白居易与杭州有很深的渊源,很多人也因为他那著名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诗句而对杭州充满想象和向往,本人甚至因此于二十多年前放弃了上海、南京而选择来杭州求学并定居在此;但其实我们对白居易与杭州的关系了解得并不多、更不深;甚至,今天大多数“杭州人”(尤其是“新杭州人”)在带着外地来的亲戚、朋友游西湖时都会指着从“断桥”到“平湖秋月”的那一段长堤向他们介绍说“这就是白居易当年主政杭州时修筑的白堤”,却不知自己是在以谬传谬。读了司马一民先生的《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一书我们就知道,此“白堤”实为“白沙堤”,并非白居易所修筑的彼“白堤”——“白公堤”。“白公堤”虽然随着城市的扩建湮灭不见了,但当年却是具有重要水利功能的。当然,人们以“白堤”之名将今天已成西湖靓丽风景的“白沙堤”附会为当年的“白公堤”也表现了对白居易这一杭州勤政为民“老市长”的崇敬与怀念,司马一民先生在书中既告诉了我们历史真相,又将这一民间、民众附会称作“美丽误传”,可谓深具学术精神与人文情怀。

正是秉承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和向善、尚美的人文情怀,该书根据白居易的人生轨迹,通过多方考证,搜集、整理、汇集了其少年寄居杭州、中年主政杭州、晚年记挂杭州的各种史实、传闻、轶事,涉及诗人的理政、创作、交友、游历等,全面勾勒出了诗人与杭州的密切关系。由于这些史实、传闻、轶事既跟文人、诗歌也与杭州城市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的便不仅是白居易与杭州的关系,还有杭州城市精神、气质与文人、诗情的钩联,显示出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应有的文脉、文心——这可能是《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一书更大、更重要的价值所在。

杭州之遇白居易乃千年之幸

---楼毅生(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司马一民先生精研杭州文史,笔耕不辍,继《杭州宋韵话东坡》之后,又出了一本新书《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详实的史证,清丽的文字,将白居易与杭州的情缘娓娓道来,读之令人感叹:杭州之遇白居易,真乃千年之幸!

历代以来,有关杭州和西湖的诗词可谓成千上万,美不胜收,就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广,首推白居易。在杭州和西湖诗词中唯一可媲美于白居易的是苏东坡,白苏并称双璧,而且他们都曾主政杭州,政绩卓著。苏东坡后来缅怀杭州时,情不自禁地吟道:“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老较前贤。”司马一民在书中赏析白居易写杭州和西湖的诗词,真切自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使人读后如亲临其境,犹在画中,深受感染。但这本书最大的特色不仅仅是从白居易的诗词中进一步体会杭州和西湖之美,而是追寻白居易在杭州的行迹,诗词的由来本末,以诗纪事,以事说诗,解析白居易的杭州情结,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作者的用心之处是“功夫在诗外”。

杭州为江南翘楚,西湖扬名天下,白居易功莫大焉。历来评述白居易与杭州,写得最多的是他的诗词,有关他在杭州史迹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司马一民《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追慕前贤,爬梳史料,考证史事,从白居易的少年杭州梦一直写到他的晚年身在洛阳心系杭州,流畅的文笔,生动的故事,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解白居易杭州和西湖诗词的创作背景,他对杭州的贡献,充实和丰富了杭州的历史文化记忆。

每个杭州人都要读一读白居易

---李泽泉(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生活在杭州的市民,时间越长越觉得杭州历史文化的厚重。也就是说,对杭州历史文化的知晓度和认识度,决定着对杭州的热爱度。读了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杭州文史专家司马一民的新作《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从杭州的“老市长”、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几十首与杭州相关的诗词中,发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杭州历史故事,从历史名人对杭州的深挚情感中,领略到杭州昔日文化韵味的博大精深。可见,本书可贵之处,就是在当代读者与历史白居易之间搭起一座以诗词为媒介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让我们走进了唐代的杭州,加深了对杭州历史文化名城深邃底蕴的了解。我相信,每一个喜爱杭州的人,如果都读一读《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就会更加热爱杭州、拥抱杭州。

以诗记人以史证人

---康志友(杭州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读司马先生新作《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勤奋的司马先生对白居易很执著,也很好奇,似乎要从这个少年心中找到初心,无论是结缘天竺,还是西湖寻梅,再到隔江与好友元稹“斗诗”,司马先生总是在字里行间表现白居易的“诗风”,还有“老市长”徜徉杭州青山绿水间悠闲的心境。尤其是司马先生在文中大胆提出,“白堤不是白居易修筑”的话题,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颇令读者意外。当然,司马先生也非信口开河,他考证并列举了大量的史实,佐证了自己的观点,同时相信大家乐意继续接受这个“美丽误传”并延续下去。在这本新书中,我们也看到司马先生用大量笔墨着重阐述史实,以史记人,以史正误,表现了作为杭州本土文史研究专家的丰厚功底和独特视角。

青史留名忆乐天

---胡海定(中共杭州市委改革办副主任)

司马一民先生新著《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前后,以诗为媒,结缘西湖为主线,写就系列图文并茂的文章。风格一如近几年相继出版的《诗里杭州》、《杭州宋韵话东坡》。尤如三部曲,此书一出,白居易与苏东坡两位“老市长”与西湖的故事也就完整了。 相信此书一面世,也会像前两本书,引起读者浓厚兴趣。一是因为该书内容比较亲切,描绘的都是杭州故事,西湖史实;二是文字十分优美,以诗化的语言叙述千年前的轶事;三是情感比较真挚,司马一民先生作为一位老报人,生于斯,长于斯,对杭州尤其是西湖情有独钟,与两位“老市长”可谓心心相印,流之于笔端的皆为真情实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对诗文涉及的故事都作了认真考证、严谨辨析,使相关内容更具史学价值。如“白堤不是白居易修筑的”一章,他用了不少史实加以辨析,而不是以讹传讹,人云亦云。因此,此书趣味性强,读来轻松;导引性好,可作旅游指南;史学价值高,可作文史研究之借鉴。

从一个新的维度去认识白居易

---杨丽(美术报总编辑)

大家都知道,在唐诗研究领域,与李白、杜甫研究的盛况相比,有关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的研究则显得相对冷落些。研究白居易的著作和研究李白、杜甫的著作比起来,可能四分之一都没有。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在杭州市“市长”岗位上履职优秀,并写出“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这样深情又铿锵的诗句的人来说,杭州人若也不为之多宣扬,真是辜负他对杭州的这一番心意了。

杭州文史专家司马一民的大作,正好弥补了这一遗憾。虽说是本杭州历史文化普及读本,但看得出来,他是颇下了一番苦功夫研究的,对“白市长”诗词著作的梳理,对传说的勘正,无不让人耳目一新。我期待着有更多人来阅读这本读物,从一个新的维度去认识这位卓越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并从中获得历史文化更深的教益。

时隔1200年的敬意

---作者:司马一民

《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书稿完成,总要交代几句写书的过程和随想。

看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这行字,使我联想到2022年,1200年前白居易来到杭州当“市长”。想到这里,甚觉惊喜,因为写这本书时根本没有考虑其他,只是兴之所至,时隔1200年用这样的方式向“白市长”表达敬意,算不算是一种缘分?

我是相信缘分的。

历史上与杭州相关的人物中,白居易与苏轼无疑是最为大众熟知的。可以说是白居易让“人间始觉重西湖”,在白居易之前,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并不高。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朝廷任命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十月到任。长庆四年五月末,白居易离任杭州。他名义上在杭州3年,满打满算只有23个月。在这短暂的23个月中,他为杭州疏浚城中李泌六井,以供百姓饮水;修筑钱塘湖堤蓄水,可灌千顷良田。功德无量!

至今,西湖北边,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西至“平湖秋月”,这一条把西湖分为外西湖与里西湖的长堤,杭州人民把它叫做“白堤”,不少人以为这是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的,其实是“美丽的误传”。不过,表达的是世代杭州人对这位“老市长”的爱戴。

白居易还“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杭州形象大使”,用诗词“推广”杭州,他写杭州的十几首诗词,使杭州名声鹊起,千百年来有无数的人读过,又有多少人因为读了他的诗词而来到杭州、爱上杭州、成为一代一代的“新杭州人”?这个实在没法儿统计。

白居易喜欢以诗纪事,要了解白居易的杭州岁月,正史里笔墨不多,还需要读读白居易在杭州写的诗和离开杭州后写给杭州的诗。读“在杭州圆了少年梦”可以了解白居易与杭州的渊源,读“白堤不是白居易修筑的”可以了解白堤的来龙去脉,读“与元稹隔着钱塘江‘斗诗’”可以了解两位诗友的情感,读“杭州官衙探秘”可以了解白居易的官场情形,读“给杭州的‘检讨书’”可以了解白居易的官品人品……细细品味这些诗,寻找与这些诗相关的史料,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这些诗里蕴藏着的杭州故事,而且可以体会白居易对杭州的情感,这就是写作《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的初衷。从文化普及的角度看,这也算是走进杭州丰富的历史文化的途径之一吧。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为避战乱,寄居杭州苏州等地。唐德宗贞元三年(787)16岁到长安,因《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而有诗名。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右拾遗,期间与元稹等人交往。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因上疏援救元稹,被贬为京兆户曹参军。元和十年(815)因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元和十五年(820)穆宗李恒即帝位,被召回长安,任司门员外郎、中书舍人。为避党争,请求外放,长庆二年(822)为杭州刺史,修六井、筑湖堤,政绩卓著。长庆四年(824)召回京城,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洛阳。次年,外放为苏州刺史。唐文宗大和三年(829),为太子宾客居洛阳,与香山寺僧人多有交往。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葬于香山寺外山坡上。

白居易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一生中写诗三千六百多首,其中《长恨歌》、《琵琶行》为千古名篇,他还是中唐时期“新乐府”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之一,有《白氏长庆集》71卷传世。

为纪念这位历代杭州人心目中的好“市长”,我建议在白居易任杭州“市长”1200周年之际,也就是今年,为白居易塑一座单人像(苏堤上已经有了苏东坡塑像)。另外,孤山脚下的“白苏二公祠”可以充实展出内容,也可以采用声光电等展出形式,增强可看性。   

▼延伸阅读▼

苏轼的诗里杭州:《杭州宋韵话东坡》

司马一民:缘起于小楼春雨的《诗里杭州》

一千二百年的回眸 白居易诞辰1250周年随想

来源:杭州日报/每日商报  作者:中河  编辑:郭卫
返回
在三年任期中,白居易为杭州疏浚城中李泌六井,以供百姓饮水。如开六井之李泌、植云松之敬仁、浚三潭建六桥之苏翁、葺西堤之与筹、兴庙建观之孙隆等,唯为百姓做些许善事,功德皆被传扬、或地名以念之、或建祠以奉香。这是百姓之福、城市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