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后村到首富村,共同富裕的“凤凰答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7-05 13:0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杭州萧山区衙前镇凤凰村是一个出名的贫穷村,许多村民吃饭还需借粮。改革开放后,凤凰村党组织一班人解放思想,勇立潮头谋发展,带领村民实现了从“落后村”向“首富村”的涅槃巨变,用心书写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

数字更能说明一切:2005年凤凰、卫家、交通3个村合并为凤凰村,当时整村经济总收入67692万元,村级可用资金100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2560元;到2018年,经济总收入已达505425万元,村级可用资金达49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9800元。

日前,央视《共同富裕看浙江》第一站,走进了凤凰村,探寻共同富裕的“凤凰答案”。

从落后村到首富村,“凤凰村”涅槃腾飞的“凤凰模式”杭报集团萧山日报曾有过系列报道。一起来解码凤凰村共同富裕的密码。

头雁引领 展翅高飞 

解读“凤凰模式”系列报道之一

走进凤凰村村委会,“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的大字标语醒目入眼。“作为村干部,就是要始终把‘为民谋幸福’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说这话的人就是凤凰村的领路人——胡岳法。他与共和国同龄,1978年起任村生产大队长,1992年起任村党组织书记,之后又任村联合党委书记。40多年来,他和村委一班人带领凤凰村从“小村、穷村”变成了大村、富村,使凤凰村发展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居)”,他本人也荣获了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

胡岳法

胡岳法说,老百姓的地位在村干部的心目中有多高,村干部的地位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就有多高。只要抛弃私心杂念,全心全意为百姓办事,一切事情都会越做越顺利。

村级班子是一个村的形象和灵魂,凤凰村坚持按制度办事,从下到上作决策,从上到下受监督,以上率下,村民放心。做到一碗水端平,公正、公平、公开办事情,让各项工作在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行,形成了《村规民约》等自治制度,健全三资管理、三务公开、五项关键小微权力廉勤监督网络,全力打造“清廉队伍”。最近几年,村干部满意率平均在95%以上,特别是老党员测评满意率达到100%。

如今的凤凰村班子,群众基础实,懂产业发展,会创新谋划,新老干部搭班子,让全村人劲往一处使。每天,大家琢磨最多的是:如何让凤凰发展得更好?如何让村民生活得更好?如何让游客走进凤凰?

“凤凰能发展得这么好,全靠有支好队伍,给全村带来了好福利。我们都说村集体是‘大儿子’,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村民周柏夫连声夸赞,道出了村民对村级班子的信任和拥戴。

敢闯敢试 强村富民 

解读“凤凰模式”系列报道之二

凤凰村工业园(2011年5月6日 傅展学摄)

从“穷村”到“富村”,凤凰村抓住了时代浪潮中的一次又一次机遇。

1984年,当时的胡岳法是凤凰村生产大队长。一个偶然的机会,老胡听人说起全省要办一个联营加油站,感觉机遇来了。第二天,就骑上自行车直奔萧山,去石油萧山办事处洽谈合作事宜。为了能让加油站落户凤凰,老胡跑了一趟又一趟,鞋子都跑破了好几双。“石油公司也被我的诚心打动了。”就这样,凤凰村利用土地投资,与石油公司合作,兴办起全省第一家全民与村集体联营的加油站。

这次用诚心换来的合作,也让凤凰村尝到了甜头,当年分红30万元,成为凤凰村的“第一桶金”。

在尝到“头口水”之后,凤凰村的集体经济更是大步向前。办起全区第一家由农户、村集体合作组建的股份制企业,全区第一个村级小商品市场,制定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三园二区”(工业园、商贸园、文化园、村民居住区、外来人口居住区)规划,加快推进节约、集约发展。

集体经济发展,让村级组织的腰包鼓了起来,但如何拓展村民的增收渠道,也是凤凰村的发展重点。

1999年,凤凰村打算筹建一家股份制企业,让村民入股,企业发展了可以一起分红。但一下子要拿出几万元钱,投入到一家企业中,不少村民犹豫了。当时,胡岳法等村干部主动入股的举动,让不少村民吃了“定心丸”,最终78户农户相继入股,萧山第一家由村集体与农户组建的股份制企业就这样诞生了。入股的村民成了“股东老板”,不用经营就能分红。

不仅是股份制企业办起来了,凤凰村还建起衙前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为农业剩余劳力创造就业岗位,不少村民就在家门口的市场里做起了经营生意。

“个私经济、集体经济”两条腿协调走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让这只“凤凰”越飞越高。但是,凤凰村不甘于守着这些“旧业”,他们更愿意去创造“新业”。就如同胡岳法常说的:凤凰要用明天的眼光做今天的事,确保几十年不落后

为此,凤凰村将跳出“凤凰”来发展凤凰,以集团化运作模式对外引资,将投资的目光放到村庄区域以外的地方,谋求全新的发展。胡岳法说,他虽然已经从村党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但对于凤凰发展的思考从未停止。“在我的设想中,以后拉动凤凰的将以旅游业等三产为主,凤凰也将以集团化的运作模式来发展餐饮住宿、养老产业等,用这些火热的第三产业来实现凤凰经济新的跨越。”对于第五个10年计划,老胡书记已经有了规划,通过集团化运作为凤凰的集体经济、个私经济再添一把“新柴”,助力凤凰村实现全新蝶变。

▼延伸阅读▼

胡岳法:“凤凰”涅槃引路人

↓ 见 下 页 ↓

和谐善治 凝聚民心 

解读“凤凰模式”系列报道之三

乡村治,则百姓安。多年来,衙前镇凤凰村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出了一套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自治,规范村事;法治,消化矛盾;德治,春风化雨。用老书记胡岳法的话说:“百姓百姓百条心,只有把心都安定下来了,才能拧成一股绳,齐心奔小康。”

自治,规范村事

村级财务怎么管?村民建房有啥标准?股东变动如何分配股金……这些问题在农村看来都是麻烦事,在凤凰村却件件有“章”可循。

早在20年前,凤凰村的村干部就意识到依法按契约治村的重要性,推动制定了第一份《村规民约》。2005年三村合并之后,又先后修订、完善了四个版本。每一次修订,都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表决,“一旦形成约定就相当于成了办事的准则,措辞要严谨,操作要可行,来不得一点马虎。”每次都参与修订的沃关良感慨道。

最新版的《村规民约》是2017年7月修订的,共48页。在这本小小的册子里,凤凰人从出生到离世,一生需要涉及的事情几乎都涵盖了:人口及股东变动、工程建设、征兵服役、水电燃气、村民建房、入学奖励、计划生育补助等等,大到建房手续审批,小到每季度领几斤大米,都有明文规定。办事需要准备什么材料,该走什么流程,也都一清二楚。

在实际操作中,《村规民约》就是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自治规范,由村民自己“定”自觉“守”,违反者自动受罚。村干部也同样受其约束。如第八章第五条规定:书记、村主任不参与本村工程的招投标,工程招标、款项结算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规定我不能参加招投标,这样我的监督就更有力度了。”胡岳法说,《村规民约》把村干部手中一些没有明确边界的“小微权力”也都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这样群众对干部才会更信任。

法治化纠纷

随着凤凰村“三园两区”的规划建设,流动人口日益增多,村庄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也日渐突出。如何减少矛盾、化解纠纷,把治理重心从问题发生后到处“灭火”,转到事前“防火”“降火”上来?村班子认为,只有加强法治建设,引导群众学会用法律来维护权益,才能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在法治“基石”的铺路下,凤凰村从信访重点村转成了无信访村,村调委会多次获市、区先进集体荣誉。 

德治育新风

多年来,凤凰村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始终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在胡岳法看来,村庄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提升村民整体素质的基础之上,必须时时刻刻引导村民,从历史血脉中汲取养料,从红色脉络里收获精神。

以农村文化礼堂、红色文化讲堂、村民法制学校为阵地,凤凰村每月都会定期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讲座,大力弘扬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之风;每年都要开展“最美婆媳”“美丽庭院”“最美凤凰人”评比,树立道德标杆,助推“美丽凤凰”建设。

▼延伸阅读▼

村规民约“约”出美丽乡村

↓ 见 下 页 ↓

“五美”生活 民生乐园 

解读“凤凰模式”系列报道之四

保障村级福利,日子过得安心

多年来,凤凰村创造了财富,真金白银也要花到每一个凤凰人身上。

在凤凰村,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体现在这些细节上:粮食、油料、天然气免费供应;全村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助老金1930—3500元;村民就医有“门诊72%、大病95%”的报销。光是这三笔支出,就占了村集体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不能让一户村民掉队。”这是村联合党委书记胡岳法常说的一句话。为了帮助困难村民,村里还建立起了我区首个村级特困救助协会和特困救助基金。2012年,出台《困难户三年帮扶脱贫资助意见》,明确由10名村党委、村委干部一对一帮扶全村最穷的10户家庭脱贫。

2014年,凤凰村又试水股权改革,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将2.1亿元总授权股金确权至578户家庭,并为2041名股东颁发了股金权证,明确股东股金的终生持有和继承权利。这项改革,不仅让村民能世世代代享受凤凰的成果,更让在外工作的凤凰子女时刻记住自己是凤凰人。

走在村里,村民们都为自己是凤凰人而感到自豪:“生活在这里,除了年底能拿几万元的股权福利大红包,生活、教育、看病也样样不用愁。”

兴建创业新村,“新凤凰人”暖心

在让村民过上安乐、富足生活的同时,凤凰村并没有忘记为凤凰发展添砖加瓦的外来建设者。

创业新村社区(2011年5月6日 傅展学摄)

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相对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自2007年起,凤凰村先后投入5300万元建起杭州市首个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社区——衙前创业新村社区,让2000余名外来职工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创业新村共16幢5层楼的小洋房,最大的套房140平方米,小的40多平方米,全部低价出租。每幢楼前后,绿化、环保设施配套齐全,村里还花20万安装了监控系统,保安24小时值班。社区采用“以外管外”的管理服务模式,还成立了社区党支部,方便流动党员与本村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

环境配套的改善,无形中也将社会效益转化成了经济效益。与创业新村一路之隔的凤凰工业园,吸引了数十家企业前来落户,并被命名为“浙江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毫不动摇地走共同富裕道路 

解读“凤凰模式”系列报道之五

所谓“凤凰模式”,主要体现在深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潜能,拓宽集体经济的实现路径和运行机制,增强集体经济的公益性,坚持共同富裕,闯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发挥土地集体所有制优势

截至目前(2019年),凤凰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超过10亿元,较2005年三个小村合并时增长3.7倍,户均达到150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凤凰村始终以“富民强村”为第一要务,因地制宜,着力发挥集体经济“统”的功能。通过“集体土地集体规划,集体实施”,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建成标准化厂房14万平方米、商铺3.5万平方米,有效解决土地碎片化、零星土地浪费问题,使“集体资源增值在集体,分配在集体”,年收租金2700万元。村集体搭建平台,并提供水、电、路、保洁等公共配套,有效拓展村民创业途径,降低村民创业成本。目前,凤凰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平均每7户人家就有一户在办企业,实现了“以公促私、公私实力协调壮大”。

为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公益功能,凤凰村不断创新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提高发展质量。从1984年,凤凰村兴办了全省第一家国有企业与村集体联营的加油站,到2006年、2014年,凤凰股份经济联合社进行两次改革,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不断完善。2018年起,预计投入8000万元,实施红色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发展红色旅游打基础。当年还成立杭州凤煌集团有限公司,探索进行“政经分离”改革,促进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的市场融入。

强化战斗堡垒作用

敢碰“硬钉子”是凤凰村班子的突出特点。衙前集镇三岔路口改造,曾是老大难的问题,经历10多年、几任村班子,都未能兑现。村规模调整后,当时的凤凰村临时班子头一把火就点在了三岔路口改造上,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啃下了“硬骨头”。作为衙前改造整治力度最大的一个村,近14年来,凤凰成功搬迁企业34家、农户121户;拆除违章建筑8.9万平方米,实施旧村改造421户。

凤凰的窍门是,发挥党员、村民代表、乡贤等桥梁作用,广泛民主协商;把村民关心的敏感问题交由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从下到上作决策,从上到下受监督”,让各项工作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

善于把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朝一个方向努力,是凤凰村班子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围绕长远发展目标,根据村干部的经历、特长等实际情况,实行“两线、十办”分工,落实定岗位、定任务、定责任、定考核“四定”管理;遇到特殊情况时,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共同应对。凤凰村党委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凤凰村委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集体荣誉。

推进村集体包容性发展

落其实者思其树。如果说发展集体经济,让凤凰村民共享发展成果,那么,依托集体经济基础,推动精神富有、乡情浓厚的凤凰大家庭建设,正是时机。

2018年,凤凰村“村民基本生活、老年人助养和医疗”及年底分红合计支出达到2180万元,人均超过1万元。

为激起村民对知识与教育的重视,凤凰村已连续34年表彰优秀学子;为唤起村民对家乡的热爱,编纂了《凤凰村志》,建起了凤凰村史馆。启动“最美凤凰家庭”评选活动,年底表彰,户户派代表参加。为唤醒村民对法律法规的敬畏和信仰,还建立全省首个农村法制教育、廉政教育基地。

来源:萧山日报/萧山衙前  作者:萧山日报  编辑:郭卫
返回
”兴建创业新村,“新凤凰人”暖心在让村民过上安乐、富足生活的同时,凤凰村并没有忘记为凤凰发展添砖加瓦的外来建设者。从1984年,凤凰村兴办了全省第一家国有企业与村集体联营的加油站,到2006年、2014年,凤凰股份经济联合社进行两次改革,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如果说发展集体经济,让凤凰村民共享发展成果,那么,依托集体经济基础,推动精神富有、乡情浓厚的凤凰大家庭建设,正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