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序:这篇刊登于《舰船知识》2016年10月号。近几年回到杭州后,抗战写作方向有了比较大的调整,准备利用地利,多写些浙江本地的内容,收集资料时也一直在收集杭州乃至浙江抗战的日方资料。一次,在亚历寻找日军轰炸闸口火车站的资料时,发现了大量日本海航轰炸江浙一带的文件,其中就有这次萧山轰炸的。作为在杭州长大的,多少对此有所耳闻,于是决定写出来。将亚历相关文件收集齐全后,加上杭州本地的文史资料写成此篇。找图时还特意跟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沟通,他们提供了他们考证复原轰炸点的示意图,并提供了重要咨询意见。我则提供我收集的日方全部电子文件,并赠样刊。投稿时也斟酌过,跟舰船的编辑沟通,说日本出动的是海军航空兵,海军的内容登在舰船也合适。事后,编辑十分满意,还说这类稿子要多写多投。不过刊登后,有个别杠精在论坛上说这篇跟军舰无关,舰船知识名不副实之类,只有徒付一笑。
1937年11月30日晨,钱塘江南岸的萧山县城城厢镇的居民正从睡梦中醒来。作为萧绍平原西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萧山中部商业中心,这个季节也是集市兴旺之时。附近乡村的农民正赶运着农产品进城交易,城里人也纷纷出门到各家商行采购生活物资。
上海公大机场上的日本海军航空队舰载机群
尽管日本人的飞机经常飞过萧山附近,11月6日又炸毁了杭江线起点江边火车站(即今日钱塘江站。有资料说是11月11日,炸毁的是萧山火车站,均有误),但这根本阻止不了萧山人的交易热情,在他们心里,战火距离萧山还很远。每当有日机飞临萧山上空,从杭州等地逃难到此的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四处躲避,萧山人不仅不避,反而嘲笑他们胆小如鼠,“飞机在天上,我们在地上,怕他什么!”其实萧山人这样无畏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在钱塘江北岸的省城杭州是有价值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而小小的城厢镇有什么值得日军劳师动众的呢?最多偶尔几架来攻击附近的火车站(前文说的江边、萧山及白鹿塘、临浦诸车站距离县城分别为10、3、7、13公里),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
当天10时30分过后,前方传来日机飞近的消息,城厢镇内顿时空袭警报大作。居民觉得这大抵又是去轰炸杭州的,街市上的热闹交易并没有停顿。没想到,几分钟后,分别来自海宁和诸暨方向的两批日军飞机抵达了城厢镇上空。他们从东北方向切入之后,还没转向北面的杭州城,就开始投掷一连串的炸弹。顿时,城厢镇化作一片森罗地狱……
为“斩首”而来
日军为何要对萧山县城进行轰炸呢?这还要从川军出川抗日说起。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三天(7月10日),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四川王”刘湘即致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请缨抗战。
刘湘
时任第7战区司令长官的刘湘。他和战区司令长官部成为了日军的打击目标,这也是日军轰炸萧山的直接原因。
8月7日,刘湘离开成都,前往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在会上,他慷慨陈词一个多小时,明确表态支持抗战,并承诺“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随后,四川省内川军在经过整顿后,组成第1、2纵队(后来又改编成第22、23集团军),分两路出川,前往许昌集结。10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成立第7战区,任命刘湘出任司令长官,指挥出川部队。此时,刘湘在四川安排后方事务,并未随部队出征。川军出川部队迅速被拆散,第22集团军划归第2战区投入娘子关前线,第23集团军划归第1战区。
就在南京国防会议期间,淞沪会战爆发,战局发生根本改变。上海的战事持续到10月底至11月初,中国军队呈现逐步后退的被动之态。对此,蒋介石调第23集团军准备用于苏南浙北战场。这时,刘湘已经处理完四川后方事务,也开始把目光投射到已出川的部队身上。为避免川军被分割使用以及自己失去对川军的控制权,他带着病躯出川走马上任,正式以第7战区司令长官的身份指挥川军部队。11月12日,他抵达南京,在赤壁路设立司令长官部,以参谋长傅常主持工作。
然而刘湘的出山未能改变川军被分割使用的命运,同时,不知什么原因,第7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实际运作也被推迟了好几天。在军事委员会11月16日拟定的第三战区第三期作战计划中,第23集团军所部仍然由第三战区指挥——尽管就在当天,刘湘成为最高国防会议的成员。直到20日,刘湘(应为实际负责工作的傅常)按军委会前一天发布的部署安排,呈报第23集团军的行动。当天,国民政府正式对外宣布要移驻重庆,中央政府各机关已开始撤离。旋即,刘湘于22日决定,将司令长官部迁往芜湖。第二天,刘湘突然胃溃疡复发,但是司令部的转移没有受影响。据说在24日,除一部分人留南京陪同刘湘外,另一部分人在副参谋长余中英的带领下,前往芜湖设立指挥部。
蒋介石为了有效控制川军,乘刘湘病重之机,在25日任命正在安徽宣城的陈诚兼任第7战区副司令长官,并重新划分第3、7战区的作战地域,将浙北地区的张发奎第8集团军(司令部驻泗安)与刘建绪第10集团军(司令部驻杭州)都列入第7战区序列。这样在江南地区出现了3个挂名第7战区司令长官部的指挥机构,皖南浙北也在战区上联成一体。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通过国军内部或地方上某个汉奸的风闻,一个重大信息辗转到了日本陆军间谍的报告中——第7战区司令长官部前线指挥部进驻浙江萧山。由于笔者未能查到这份情报报告,不清楚具体情况。但第7战区序列下的第10集团军在杭州与萧山之间的人员活动,刘湘骤病后第7战区司令长官部指挥所的未知移动,可能在言语风传与无端联系中各自异变并相互交融,形成这样的结果。
不管这份情报变异的真相如何,对于日军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第7战区的前指,无论是刘湘亲自来了,亦或只是陈诚在其中,更甚至于只是参谋长带领的参谋班子,如果能在一次空袭中给予毁灭打击,将严重摧残浙北皖南中国军队的抵抗意志,实现“斩首效应”。为此,日本陆军将情报通知了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请求遂行航空支援任务的海军航空队予以打击。
▼延伸阅读▼
↓ 见 下 页 ↓
集中空前力量
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对于陆军情报提供的目标十分感兴趣。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大将立即批准了这一次攻击。11月29日夜19(20)时(注1)中国方面舰队作战第118号令发布,调集第3空袭部队及第5空袭部队一部,于次日轰炸萧山,目标“第7战区前敌总指挥部”。
接到命令,当晚,第3、5空袭部队就完成了兵力组织和空袭计划的拟定。其中第3空袭部队为来自台北基地的第1联合航空队鹿屋航空队,将动用3个小队总计9架96式陆上攻击机(以下简称96式陆攻,挂载250公斤炸弹12枚,60公斤炸弹36枚)参战。
在上海执行轰炸任务的96式陆攻,其已投下的两枚60公斤炸弹和挂载在机体上的250公斤炸弹,均用于萧山“11.30”大轰炸之中。
第5空袭部队的参战部队为来自上海王滨机场的第1联合航空队上海派遣队和上海公大机场的第2联合航空队,前者出动两架96式陆攻(挂载60公斤炸弹24枚)和3架95式大型攻击机(以下简称95式大攻,挂载60公斤炸弹40枚,250公斤炸弹6枚);后者出动第12航空队的6架95式舰载战斗机(以下简称95式舰战)、6架94式舰载爆击机(以下简称94式舰爆,挂弹情况不详,下同)(注2)和6架92式舰载攻击机(以下简称92式舰攻),第13航空队的6架96式舰载爆击机(以下简称96式舰爆)和8架96式舰载攻击机(以下简称96式舰攻)。
以上三图从上至下依次为日军92式舰攻、96式舰攻、96式舰爆,均参与了对萧山县城的轰炸。
按照日军空袭计划,距离萧山较远的第3空袭部队将先行起飞,向偏北方向越过东海,再转向西北,从南面抵达萧山上空。距离萧山比较近的第5空袭部队将延后起飞,越过杭州湾,从东北方向接近萧山。两支空袭部队将几乎同时抵达,对萧山县城城区形成集中轰炸的效果。为此,距离较近的第5空袭部队并没有确定自上海汇合出发的时间,在当晚21(22)时10分发布的该部队第12号作战令中指明“出发时间另行命令”。此外,第5空袭部队将分成前后相隔约1分钟的3个梯队。前两波为陆基攻击机与第12航空队舰载机的混合编组,在上海上空汇合进击。最后一波为第13航空队的舰载机。这在集中之下,又将形成持续轰炸的效果。
上图为日军第2联合航空队发出的有关第5空袭部队的战斗概报,其中正文第一部分,可以看到,日军得到了“敌第7战区司令部在萧山”的情报。
日寇长谷川清大将
上图为批准了轰炸萧山计划的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大将。这已不是他第一次下令实施无差别轰炸。1937年9月,在长谷川清的命令下,日机不仅攻击了南京城内外的军事目标,还对民用设施进行了轰炸,造成了民众的严重伤亡。
这是一支空前庞大的力量,也是一个惊人的攻击方案。在先前对城市及重要军事据点的空袭中,第1联合航空队一般出动3~18架陆基攻击机,而第2联合航空队罕有一次出动30架以上飞机的记录(9月25日,第2联合航空队两波大规模袭击南京,上午出动31架,下午出动27架)。而针对钱塘江北岸的省城杭州,历次空袭不过是3~9架陆基攻击机的规模而已。集中一次性出动两个联合航空队的14架陆基攻击机与32架舰载机,联手轰炸萧山这一座小小的县城,可见日军是投注了血本的。这也从侧面证明,日方对这份情报的信任度之高。
▼延伸阅读▼
↓ 见 下 页 ↓
分进合击滥轰炸
30日清晨6(7)时20分,第5空袭部队下达了第13号作战命令,确定在上海上空汇合出发时间为上午10(11)时——萧山遭逢厄运的时刻即将到来。
8(9)时,台北松山机场上空东风徐吹——风速2米/秒,密云遮天——云量10,高度1000米。此时,机场跑道已经被清空,隶属第3、4、5三个小队的9架96式陆攻停在跑道尾端,做好了一切准备(注3)。第一个发动的是第4小队1号机,也是整个编队的长机,由第4小队长大杉忠一大尉亲自坐镇。三机起飞后,在空中组成V字队形。随后,第5小队长岩谷二三男中尉和第3小队长原田唯彦中尉率领各自的小队依次起飞,跟随在第4小队后方两侧,组成一个大的V字形编队。日军编队取航向30,高度3000米飞至玉环以东,转向进入大陆。也许这天注定是萧山的劫难日,它们除了在淡水外海50海里以内一段航程遭遇浓密云层之外,剩下的时间里一直都是晴空万里。10(11)时03分,抵达台州上空的大杉座机拍发电报“陆地无雾,云量1,9机直飞萧山”。52分钟后,萧山清晰地出现在了编队下方,编队确认虽然云高仅700米,但云量稀微,视界良好,正适合轰炸。
本文作者根据日军部分战报弹着点图绘制的县城轰炸示意草图(非精确图),
黄色方框为第3空袭部队弹着区,
红色双线为第5空袭部队陆攻队弹着点,
蓝色双线为第5空袭部队大攻队60公斤炸弹弹着点,蓝点为该部250公斤炸弹弹着点。
几乎同时,从上海方面飞来的第5空袭部队的机群也抵达了。打头的是由锅田美吉中尉率领的两架96式陆攻和第13航空队的6架94式舰爆。其中锅田指挥的两架陆攻是第5空袭部队中最早起飞的机队。当天上午9(10)时30分,它们在王滨机场起飞。1分钟后,三原元一大尉率领的3架95式大攻也在同一地点起飞。两队没有直接飞向西南方的萧山,而是先朝东南方向飞行。10(11)时05分、06分,在公大基地上空,两队分别与刚起飞的第13航空队的舰载爆击机队、舰载攻击机队汇合。此时,与三原机群汇合的92式舰攻只有6架,比预定计划少了两架,具体原因不详。完成汇合后的两个机群,一前一后,转向西南直奔萧山。而第12航空队组成的第三波机群也尾随前两队进发。
在萧山上空聚首的两队“恶龙”没有相互招呼,而是从两个方向各自杀入,找准投弹航路,开始倾泻炸弹。从日军的记述材料来看,投下第一弹的还是第5空袭部队。10(11)时55分,该部的第一波力量开始轰炸。锅田中尉指挥的中攻队在2000米高度,取航向270切入,双机一前一后对着中部街区密集投下了24枚60公斤炸弹。根据中攻队的汇报,确认命中3个目标,且观察到大火,判断取得极大的效果。而94式舰爆队的轰炸细节不详,但目标也是城厢镇城区,应该是对固定目标的精确轰炸。
第3空袭部队的投弹迟了1分钟,原因或许是队形的调整——全队按照第5、3、4小队的顺序投弹。作为全陆攻队,它们的战术十分固定,即3000米中空水平轰炸。第4、5小队挂载的都是250公斤炸弹,主要用于对付比较坚固的目标。弹着区主要位于萧山城区的中部和西北区域。11(12)时07分,轰炸完毕。4分钟后,大杉座机向鹿屋航空队司令部拍发电报,“轰炸完成,各队成果巨大,9机全部返航”。之后第3、5小队又各自发电作了简单汇报。当天13(14)时35分返回台北基地。
接下来是第5空袭部队的第2与第3波。也许萧山城区太小,为避免机群的相互干扰,又或者避免前机轰炸对可视情况的干扰,第2波在11(12)时17分才开始轰炸。三原大尉指挥的大攻队的目标是中部偏南的街区。轰炸的方式跟锅田的陆攻队完全一样,即高度2000米,航向270,一架接一架投弹。根据大攻队的汇报,整个街区接近毁灭,轰炸效果很大。92式舰攻队目标与前述舰爆队一致,但细节亦不详,依飞机性能估计,是与陆攻、大攻类似的水平轰炸。
第3波投入轰炸的时间更晚。由于缺乏资料,仅知目标亦是城区,而轰炸经过和细节均不详。
轰炸后的萧山竹林寺,这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反映萧山轰炸的照片。
中国军队在萧山一带没有任何有效的防空力量(虽然日军战报反映,遭到城区南部高射炮的射击,但这并非事实。根据中方资料,这可能是香烛纸炮店被炸引发的鞭炮爆炸,日军飞行员误判为高射炮的射击),日机来去无阻,从容轰炸,且无一损失,全部安全返航,留下一座冒着烟火的破败城镇在秋风中悲号。
↓ 见 下 页 ↓
水乡名镇成地狱
当日机飞临投弹时,萧山还处于一片祥和忙碌之中。当天清晨,县长厉家祯和县里的工作人员早早就来到县政府办公。在与中央党部指导员张效良沟通后,厉县长派出68名党政工作人员到城区调查户口,检索汉奸。10时30分以后,大部分工作人员返回县府,开始书写报告。第一次警报传来,并未引起重视,厉县长出了门还想回去取文件。几分钟后,炸弹如雨般掉落,县政府及各附属机关成为重要目标。县政府、县党部、法院、监狱、警察局等损毁殆尽,大量文件档案也随之灰飞烟灭。由于县政府东侧防空壕被炸塌,厉县长与部分工作人员拼死跑到防空监视哨的防空壕里才幸免于难。未及逃走的工作人员被炸得断肢断臂,五脏器官挂在树枝上。有一工作人员被炸断手臂而死,断臂还捏着写文件的毛笔。县政府验契所雇员蒋树德在县府门前被弹片击中身亡。事后统计,县政府及附属机关共死5人,伤14人,失踪8人。更凄惨的是监狱,由于人员转移不及,囚犯们“像鸡笼里的鸡一般,茫茫无知,却不料祸从天外飞来,一声轰隆,肢体分离”。
民房和平民也无法逃脱这无边浩劫。萧山县城内人口稠密、商业繁华的三里路直街几乎全部炸毁,只有东西城门附近还有些许残余房屋,仓桥河道被炸坍的房子堵塞。老报人章达庵正在访友,与5名友人躲藏在八仙桌下,幸免于难,可是许多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水曲弄八卦墙门汤仁馨在厨房内烧茶煮饭,炸弹落入厨房,当场炸死。安弄4号陈镛堂和次子陈钜洲、三子陈淦洲在水曲弄查看新房时被炸死。大池前面沿城的一户人家落入炸弹,一家六口全部被炸死。直何家弄4号汤家老厅是国军某部留守处,驻扎7名士兵。一弹命中,7名士兵全部牺牲。当然,也有许多人不是被炸弹炸死,而是被倒塌的房子压死的。西张家弄的竹园遭到扫射,躲藏其中的30余人仅1人保住性命。根据县政府12月21日提交的调查报告,在轰炸中损毁的房子接近5000间,死伤平民在500多人,其中仅官方收敛的无主尸体就达132具之多(截止12月6日,其中约100具葬在金家桥东的空地,30余具葬在蔡家弄棕栅池南路边)。
用森罗地狱来形容大轰炸后的萧山县城一点不为过。12月1日,国民通讯社驻杭州的记者骑自行车来到萧山,看到的是触目惊心的一幕:
“我们到大弄口,这里灾区面积较大,投的又是烧夷弹,余烬还在燃烧着,白烟冲天,街心一只标准钟还是岿然不动,附近四周败瓦断壁。焦木堆积如山,把一个阔不到5尺(约166厘米)的路面完全阻隔无法前进……监狱对面的几间平房也被炸坍了。最触目惊心的,一具烧得如焦木似的尸体横卧在道路旁边的瓦砾中……在公园斜对面空地上有一个深约一丈、阔约二丈的窟坑,左右横躺着3、4具不完全的尸体,3只野犬正争食几块零碎的尸肉,几个妇人在寻找他们亲人的尸体,后来发现她生前所穿的衣服,才知野犬所争食的尸肉就是他们的祖母啊,于是围着痛哭起来。”
萧山县政府也立即展开了自救。由于破坏严重,大火肆虐,不得不请求省会警察局消防队和邻县慈善团体援助,并就近从各乡镇征集壮丁入城参与清理善后工作。杭州消防队即派出两辆泵车增援,在县城百姓、消防队、邻县慈善团体和壮丁共同努力下,大火于当天深夜基本扑灭,清理救济等工作也随之展开,并至少持续到12月底。
当时的媒体对这场人间惨剧有详细报道。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机关报《东南日报》在12月1日正报和号外上连发《敌机狂炸萧山城区毁屋千余伤亡五百血肉模糊焚烧至今晨未熄》和《敌机疯狂轰炸萧山城惨遭浩劫》两篇通讯。上海的《申报》也在12月1日刊登通讯《日机昨飞萧山投弹》。随后,《东南日报》又在12月2日、3日连续刊登《抚今追昔满目凄凉话萧山》和《轰炸后的萧山》作深入报道。到1938年11月30日,《东南日报》还曾推出《萧山大轰炸周年祭》,以此为鉴,一面回顾,一面鼓舞抗战意志。
▼延伸阅读▼
↓ 见 下 页 ↓
总 结
在总结前,笔者想先讨论一个现象。以往受害者因为记忆偏差、受惊过度、或其他原因,往往会夸大施害者的力量。比如在传统的抗战研究中,中国方面的一些资料会习惯性夸大日本方面的力量。但萧山轰炸确是个例外,通过对比资料发现,中日双方对这次轰炸的记载十分接近。从已知的中国方面资料记载看,12月1日的《东南日报》称“敌机十一架……投弹百余枚”、“有敌机十一架……投烧夷弹和爆炸弹百余枚”,两天后称“大队敌机(数目传说不一)……八九十枚烧夷弹和爆炸弹”,1年后称“三十多架敌机”;12月1日的《申报》称“日机二十余架……投弹百余枚”;民国萧山县政府称“敌机十余架……投弹逾百”;《萧山县志》称“日本飞机28架次……共投弹120余枚”、“3批28架次”;大轰炸目击人杨法顺称“飞机数着有27架,27架是肯定的”;另一目击人王宝康称“来回42只(架),我当时数的”。这里涉及到日军飞机数量和投弹数量。对照前文,发现日军实战投入飞机总共44架,超过了任何一个数据。
上海《申报》对萧山轰炸的报道
这可说明空袭中,大多数人先求躲避,并未看清日机数量,亦未能料及日军动员力量竟如此可怕。而炸弹数也有类似情况,所谓估百余,而不说近200枚,已经说明估测者认为是在150枚以下。实际已知陆攻与大攻机携弹118枚,又据第2联合航空队司令部发出的第5空袭部队第8号战斗概报,舰载机部队共投掷250公斤炸弹15枚,60公斤炸弹44枚,则总和为177枚。
本次轰炸就纯军事角度而言,日军这次行动出乎意料。如果第7战区司令部真在萧山城内,一定会造成重大的损失。但是因为情报的错误,就注定了这是一次无谓的行动。由此看来,“斩首”行动必须建立在充分正确的情报保障之上,这也是一切非常规的特种作战的必然要求。
如果包括刘湘本人在内的第7战区司令部真被“斩首”,历史会如何发展呢?前文已经约略介绍过刘湘与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央政府的矛盾,以及关于第7战区指挥权的争夺,所以刘湘真提前亡故恐怕对军事与作战指挥的影响不大,更多是引发国民政府内各政治力量的消长。特别是刘湘之死对蒋有利,将促使其加快分化瓦解川军军阀集团的行动,更快更早地巩固大西南这个抗战后方基地。
而日军这种主动对平民目标实施的无差别轰炸是毫无人性的,是不能容忍的战争犯罪,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与灾难。我们还要明白,今日重温这段悲惨历史,不是为了伤春悲秋,而是需要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即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家安,自身不强大奢望侵略者的仁慈是与虎谋皮。
注释:
【注1】日军使用东京时间,其时间减1小时为中国时间,本文因行文需要,不作统一,凡使用东京时间的在中国时间后用括号注明。
【注2】日本人习惯将轰炸机称为爆击机,故在本文中舰载轰炸机被称为舰载爆击机。
【注3】第5小队2号机未投入,顶替的是第2小队的2号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