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拱宸》杂志第二十五期
前些时日,故乡来客,乡音催酒酣,饮例照乡俗。在吾乡惠安,酒风彪悍,套路亦多。若掌握了闽南话、喝酒、划拳,那么融入惠安就不是一件难事。当今基础教育普及面广,年轻一代无文盲,不懂闽南话倒不要紧了,只要能喝酒、会猜拳就行。在惠安,三人以上喝酒的地方,几乎就会传出吆三喝四的猜拳声。惠安人喝惠泉啤酒,据说这个酒厂的酒,几乎没有卖出过泉州以外的地方——都被本地人消耗光了。惠安人一上桌,叫酒从来不是一瓶一瓶地叫,而是"老板,啤酒来一箱!"
拱宸桥
此番乡党来杭,令离乡廿一载又已三年未回老家的我忽如置身家乡。乡风在酒风中像台风一样猛烈地吹着,我又碰到了久违的纯然之酒趣。何谓纯然之酒趣?能从酒中获取没有负担的快乐便是。于是一些故乡酒文化的记忆也苏醒了。席间,乡党爱东兄讲起了惠安酒文化。说到《三国演义》在吾乡土,许多不识字的老一辈渔民都能对一些典故倒背如流,便和酒桌文化有相当大的关系。家乡人喝酒划拳,有一种套路叫“三国拳”,即以三国带数字的典故作为拳辞:“单刀赴会、二嫂过关、三请诸葛、四别徐庶、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卦阵图、九伐中原、舌战群儒。”舌,方言谐音“十”。
毫无疑问,寻常百姓在餐桌上、在茶余饭后的口口相传之于文化经典的传播有着拔山之力。杭州酒风虽自南宋便令人迷恋至今,但只能算一种城市人文享乐主义,以致酒桌上的玩法实在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文化乐趣。酒席上,除了相互敬酒,硬碰硬干杯,并无什么助兴的节目。犹如波澜壮阔间忽有崛起之高峰,亦况青芜荒庭间忽有惊眼之珍卉,此番际遇促使我有了作一篇在酒文化里谈杭州运河文化的文章。倘若我可以作得出,那么下回乡党们再来杭州,我便可以像他们把地域特色融入酒文化那样——将杭州的运河文化融到酒桌上,让他们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别样精彩和独特韵味。然而,我实不才,想不出新的形式,只能依着家乡的酒葫芦画了个装着运河水的瓢——套路还是家乡的套路,不过换了内容罢了。说成老瓶装新酒也行,说成拿旧曲填新词也可以。
上了酒桌,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个规矩:在众人相互敬酒之前,先喝头三杯酒。那么这三杯酒,在运河南端该怎么喝才有内涵、有意义?第一杯,叫拱迎,运河南端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本身就存在一种由来已久的解读,即象征着对尊贵客人的欢迎。所以,这一杯,干了!第二杯,叫德胜。运河南端之德胜桥,其名由来就是因为忠义者在此地战胜了篡逆者,有着旗开得胜之寓意。所以,这第二杯,也得干了!干了这一杯,从此贵人多,小人少!第三杯,叫走运。走运,已是运河边的新民俗,如今客人来到杭州,就是来到运河南端,走运既应景,又是个中国人都喜欢的好彩头的祝词,一语双关。所以,这第三杯,走运,走大运,又岂能不干!
德胜桥畔 (郭哲明摄)
三杯酒过,便进入相对自由的时光了。若局中要划拳怎么办?“哥俩好啊……”的国猜法太寻常了,到了运河南端,得有运河南端的套路。受吾乡“三国拳”启发,我创了一套“运河南端拳法”,也可称为“拱墅拳法”、“杭州拳法”。
享受划拳,并不全在输赢。能定输赢者,何止千百法?而善划拳者,手掌变换指法如表演魔术,口中喊拳词之腔调抑扬顿挫、快慢自如犹似唱戏;于旁观者而言,听与观,比见输赢之结果更令人陶醉。窃以为,这正是划拳魅力之所在,也可以说划拳是有民俗艺术元素在其中的。因此,划拳又似奏乐,是有前奏的。例如喝酒之人普遍知晓的国猜法的“哥俩好啊,好哥俩啊……”,划运河南端拳,当然要以“走运、走运,大家走运……”为前奏。划拳双方念完这一句后,即进入划拳竞输赢阶段。形式就跟平常的划拳一样,只是拳词要按“运河南端拳法”来。若喊错词,可罚酒也可不罚,就像要三局两胜,还是一次定输赢,事先商量好,以免影响节奏。
我的这一套“运河南端拳法”,拳词内容从一到十分别是:
“一夜江涨、二塔香积、三水小河、四境图说、五迎宝庆、六御河塍、七娘半山、八咏北关、九兴拱宸、十里湖墅。”
这套拳词所包含的运河文化,借用李白喝酒时的一句诗来说吧:请君为我倾耳听。
一夜江涨:苏东坡谪居湖北黄州,曾在某次收到杭州朋友寄给他的礼物之后提笔写下《杭州故人信至齐安》,末联便是“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传说在古代,江涨桥一带常有海水光顾,桥名由来,便与此有关。江涨桥是公元10世纪时杭城北部的地标。大文豪苏轼的一句“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把江涨桥在他心中的分量与西湖并举。
二塔香积:香积,即有“运河第一香”之誉的香积寺,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主供监斋菩萨——大圣紧那罗王菩萨的寺庙。该寺始建于公元978年。清康熙年间,来了一位挂单僧人祥峰和尚(字祥文,法名达文),高鹏年《湖墅小志》载其:“精严戒律,神悟圆通,久之,拓广寺基,造毗卢阁,又建寺门前石塔二座。”后来,香积寺被毁,东塔亦不知去向,西塔成为杭州现存唯一的清代石佛塔。2009年复建香积寺时,西塔移位变成了东塔,另在其西面仿建了新西塔。两塔细劲秀美,高耸在香积寺山门与天王殿之间的香积寺广场,恭敬虔诚的香客会从山门进入,经东西两塔的中间,顶礼膜拜地走向天王殿,从入口处进寺烧香拜佛。
半山望宸阁 图自拱墅发布
三水小河:即指小河驿辖区内京杭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水交界处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也包括了小河驿的一些历史文化内涵。明清时期北关八景的“龙舌清流”所在,疑即为小河与运河夹陆地带,今有雕塑景观曰“航泊三水”。三水交汇,使小河直街成为运河南端唯一一个运河干流与支流穿境而过,并产生了交汇景观的历史街区。此三水六岸之地,自南宋始就和国家运输紧密相关。在近代,则是浙江第一条铁路—江墅铁路的起讫站和京杭国道的起点站。所以,小河驿堪称“国运”枢纽。
四境图说:源自《北新关志》,但其内涵却着实体现了杭州对大运河的重要性。北新关为明清时期京杭运河上七大钞关之一。由于关之重要,北新关在本署之外,又设有“六关七务八口址十城门”外加五个可随时按需设卡稽查的口子。北新关,是明清时期浙江经济对全国之重要性的证据,也是运河行吟诗的主要发生地之一。现关已不存,只有遗址公园。
五迎宝庆:江南春天在中国人文世界里是值得为之而醉的季节。康乾二帝下江南所选的,便也是在这个季节到达杭州。乾隆六次下江南,五次上岸的杭州运河御码头,便在宝庆桥,即今文一路与霞湾桥交界处的陆地,已为现代楼盘所取代。所以,杭州建乾隆御码头公园,只好选址于其对岸,即河的东岸。为了与康熙御码头区别开,杭城百姓曾叫乾隆御码头为新码头。《湖墅杂诗》曰:“宝庆桥通新马头,迎来送往日无休。老翁夸说当年事,五次南巡泊御舟。”马头,即码头。
六御河塍:康熙五次南巡杭州,乾隆首巡杭州,合计六次用的都是康熙御码头,杭州百姓又称之为旧码头。康熙御码头所在位置,应该就在今天的北新关遗址公园到大关桥之间。旧时,这地方叫河塍,《湖墅杂诗》引《湖墅志略》所载云:“河塍,旧名钞关,一名荆街。”钞关就是北新关,荆街就是明代北新关主事荆之琦修筑的关前马路。当年,一些士绅曾将荆街与苏堤、邺侯井、芍坡放在同样的高度并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杭州的徐文穆等率兵民在荆街康熙御码头旗坛寺前建万寿无疆碑,为康熙帝祈福祝寿。
拱宸夜景
七娘半山:指的便是半山娘娘庙之景观和典故。半山娘娘庙,又曾叫撒沙夫人庙、半山七娘子庙。因为庙在皋亭山山腰,所以叫半山娘娘庙,后来皋亭山又因为此庙之缘故,而俗称半山。关于半山娘娘的传说有两种,一说半山娘娘姓倪,一说姓陈,是崇善王之妹。崇山王即东晋陈顼,往生后葬皋亭山,梁大同间封崇善王。皋亭山旧有崇善庙,祀陈顼,七娘子以其妹的身份并祀于庙。现在遵循的是第一种传说。因为史上关于撒沙夫人庙神显灵的记载,谈到的神的姓氏都是倪。半山娘娘两次显灵的记载,一是撒沙帮助韩世忠打败金兀术,二是撒沙帮助赵构击退金兵。后来赵构登基,敕封为“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立庙塑像。厉鹗作有《撒沙夫人庙》诗:“台殿高切云,北山山半出。下视花海铺,上荫松障密。薄暮一跻攀,回风送萧瑟。翠帷映金灯,香雾蒙玉质。在昔建炎初,兵气缠驻跸。神生正笄年,走避致愁疾。守贞陨空山,退敌合仙术。沙扬灌坛雨,氛蔽东皇日。传乏更生文,记无令升笔。惟有村女儿,酌醴岁勿失。”丁丙《三塘渔唱集》卷上亦有诗云:“七娘子庙愿香烧,蚕事将忙昼复宵。不聘乌圆怕伤鼠,半山呼伴买泥猫。”现在的半山泥猫,已是运河畔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只名猫。半山立夏节,也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半山望宸阁,更是新的杭州城北地标,人们乘坐高铁前往杭州,一见望宸阁,就意味着杭州到了。
八咏北关:原称“北关八咏”,出自《北新关志》,是以北新关周围一带八处自然和人文风景为对象的题咏诗的总称。可惜明代的诗已经失传,现存只有清代的百余首。八景分别为“地部开司、芳村即景、化度绀园、明正琳馆、康桥晓市、龙舌清流、北新泛鹢、南石垂虹。”可为今人了解明清时期此地风貌和掌故之读。
九兴拱宸:拱宸桥建成至今,大致历经九次废兴。第一次,明崇祯四年(1639)始建。第二次,1714年段志熙主持重建。第三次,1726年李卫主持重修。第四次,清道光年间小修:“道光中,城中有沈姓者,赴半山拈香,归途过桥,桥石倾坠,幸免覆压,乃独缮修之,而适生一子,遂即以拱宸为名。”第五次,1885年丁丙主持重修。第六次,1895年后,日据时期,日本人在桥中间修建了水泥斜坡通机动车。第七次, 2005年杭州对拱宸桥进行大修,水泥坡变成石板坡。第八次,2006年重修防撞墩,护桥石变成了 造型的雕塑。第九次,2014年成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
十里湖墅:即十里银湖墅。自从公元610年江南运河凿通之后,湖墅逐渐由水网密布的郊野之地,成为流金淌银之地。“十里银湖墅”,便是历史对湖墅恰如其分的赞誉。为什么不是“金湖墅”呢?因为银湖墅的说法,除了指此地经济之发达,还是湖墅主要商品特色的形象描绘。湖墅是杭城历史上米、鱼、纸、锡箔等商品的交易中心和主要集散地。这些商品汇集在湖墅,就品色而言也是“银山银海”。
这里得作些说明。此套拳词,未必最好,聊以自用而已。例如第八条,亦可用“八郎行善”。八郎即左家桥的始建者,北宋湖墅米商左世裕,其乐善好施、诚信经营、舍宅为寺、造桥赈灾的善义精神至今仍被运河人传颂着。所以,关于这套“运河南端拳法”,如各位看官有更好的拳词,可自行更改,也欢迎赐告。此外还有一点,上述十个拳词所包含的内涵,还有许多。熟悉其中历史者,可自行在酒桌上发挥,本文仅是简略地作一番名之释义,以辅助丝毫不了解运河南端地域文化和特色的人能略知一二,也算抛砖引玉之举,以待感兴趣者自行深入探究。
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苏轼
在吾乡,划拳与拆桥,堪称惠安酒文化的两翼。划拳到兴起之处,拆桥就会登台。拆桥,是将酒按一定序列对称摆好,然后通过猜拳的形式竞输赢,输的人从靠近自己的一边拿酒,待双方都把酒拿光了,这轮游戏便算结束。倘若划拳全输,则整座桥都归输的一方——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拆桥根据人数的多少和个人酒量的优次商定杯数。最小的一座桥,也得4杯,序列为“1—2—1”。多的话,那就难说了,我见过36杯的桥。酒桥的序列,以中间杯数为最,依次向两边对称着减一,如中间为6杯,则为“1—2—3—4—5—6—5—4—3—2—1”这样的序列,合计便是36杯。如此数量大的桥,一般都是将整桌人分作两队对抗。杭州有着桥都之美誉,吾乡党下回再来,桥就有了不同内涵了,不仅装着酒,也会装着桥的地理文化。例如“1-2-3-2-1”的序列,便可根据运河上桥的实际地理形态来摆:“拱宸桥——(登云大桥、西登云桥)——(大关桥、康家桥、会安桥)——(江涨桥、华光桥)——霞湾桥”。以划拳的形式拆桥,好比酒人插上了翅膀,顿觉自己像酒神了,酒局之高潮于此可以想见。
未知吾之乡党读了此文会有何感受?是否会提前计划再来杭州?尽管此文是为了再次迎接乡党而备,但如果有朋友见了此文,想来找我体验,或有人觉得此堪作为杭州特色酒文化推而广之,便也算是我为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了点小事吧。若况此,我亦乐于不计版权、拱手相送。但有一点是必须再次申明的。这套“运河南端拳法”,只是为推广地方文化,为三五好友相聚增一点雅趣,让酒桌文化更健康而创。各位看官切莫做贪杯斗酒之用,让我们牢记不贪杯伤身、不酒后驾车,否则后果自负!
作者:任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