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马背上”的城市较劲,杭州如何跑出重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9 06:38   

杭州日报讯 由于要在亚运文明驿站担任志愿者,桐庐人汪建兴去年错过了家门口的亚运会马术比赛。上周末,老汪带上微单相机和手持设备,一头“扎”进了杭州马术中心。“我很喜欢摄影,难得有这个机会,一定要多拍点留念。”

老汪说的“机会”,指的就是刚刚闭幕的2024第二届杭州(桐庐)国际马术公开赛。为期三天的比赛中,超过500对人马组合陆续登场,为8个冠军奖项展开争夺。最终,独得五冠的知名骑手姜志祥成为最大赢家。

伴随着赛场上铿锵有力的马蹄声,全国“马圈”的目光又一次聚焦杭州:赛事首日,2024中国·桐庐马产业发展推介会隆重召开,一大批马产业新项目花落桐庐,让桐庐“马术+”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杭州加快打造国际“赛”“会”之城提供新动能。

不产马、不养马,没有祖传马基因的桐庐,近年来如何做到“马力全开”?马产业的异军突起,又能为杭州在城市竞争中塑造哪些“马上”优势?

亚运机遇+产业转型 桐庐“一马当先”

从杭州市区前往杭州马术中心,“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的标志不时出现在路旁;接近桐庐县城高速入口,一座名为《跃·桐庐》的骏马雕塑闯入视线,全面对外展现桐庐“策马前行”的决心。

桐庐的“马术史”并不悠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一部杭州第19届亚运会马术项目的筹备史:2015年9月16日,杭州获得第19届亚运会举办权;翌年,桐庐正式启动亚运会马术项目申办工作。

之后的两三年间,围绕“项目选址、无疫区条件、方案可行性研究”等多方面的比选论证,2018年12月,杭州亚运会马术项目最终确定落户桐庐。同年,桐庐马术项目正式启动筹建。至今,桐庐与马结缘刚近十载。

作为全程参与者之一,桐庐县马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综合协调组组长、瑶琳镇镇长邹建华在近年间快速成长为“马圈”专家。

“发展马术,桐庐有其独特优势。”邹建华谈到,拥有世界级山水空间的桐庐,仿佛一个天然运动场,非常适合马术比赛的开展。去年的亚运会,随着中国队在桐庐实现41年金牌“零的突破”,“潇洒桐庐郡”在“马圈”的名头也一炮打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把马术作为一个特色,将它融入桐庐的文化、体育、旅游、农业休闲等产业领域中,丰富产业内涵。”邹建华补充道。

发展马产业,也是桐庐着眼长远、加速转型的一记新招。

作为“世界笔城”和“针织之乡”,桐庐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制笔、针织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当前,杭州市委赋予桐庐“努力成为杭州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新定位新使命。

重任在肩,桐庐要如何挖掘更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马术+经济”的发展思路提供了一种转型“新解法”。

链条长、涉及行业多、产业带动能力强,这是业内对马产业的普遍认知。2020年,农业农村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这也是我国首次就马产业提出的发展规划,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将力争初步形成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框架和体系,实现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幅提升。

抓“风口”,考验的是决策者的全局视野。在马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桐庐先行一步。

做深三篇文章 围绕“马术+”桐庐“马力全开”

从属相来看,1968年出生的李赞应该算属猴。

为什么说“应该算”?因为朋友总是调侃他:“肯定是晚生了两年,你应该属马。”

从乌兹别克斯坦的深山到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赛马场,这些年来李赞跑遍了中亚各国,只为找到心中的那匹“神驹”:阿哈尔捷金马。

这种马又称汗血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据《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

在土库曼斯坦,汗血马是国宝,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大熊猫,想直接买到名马非常难。李赞另辟蹊径:买母马。

2013年12月,汗血马“虎皮”怀胎11个月后,诞下一子,浑身珍珠白,名“玉龙驹”。

“玉龙驹”光临桐庐。

上周,“玉龙驹”和其他9匹汗血马来到桐庐。在赛前的2024中国·桐庐马产业发展推介会上,李赞介绍,目前他的盛世图腾马文化有限公司已经培育了142匹汗血马。“接下来我们将和杭州马术中心达成合作,将汗血马基地落户桐庐。”

除了汗血马基地,桐庐开元森泊旅游度假区目前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用6年时间分三期开发,融合‘乐园+酒店+马术运动’三大主题,串联整个瑶琳仙境旅游片区。”开元文旅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史俊杰 陶元 桐庐微融圈 彭想 雷燕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