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家族在杭州有“高半城”之称 杭州大家闺秀的百年家族记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1-31 09:35   

《山居杂忆》

家族在杭州有“高半城”之称

那个年代的女性,人生可能天差地别,比如《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作者杨苡,一生从事翻译;《山居杂忆》作者高诵芬一辈子贤妻良母相夫教子。但她们都有过动荡不安的经历,也都有着淡定从容、沉着踏过坎坷的智慧和勇气。

1999年,一本跨越近百年的回忆录《山居杂忆》问世。20多年过去了,这本书在豆瓣依旧有8.8高分,被很多读者誉为“半部《红楼梦》,半部《金粉世家》”。

去年,这部绝版多年的《山居杂忆》重版归来。

高诵芬1918年出生于杭州高家。

当时,杭州城里号称有四大家族。一个就是双陈巷高家,也就是高诵芬的娘家,乃杭州名门望族,不仅经营着当时最大的锡箔作坊、数千亩狮峰龙井,还涉足绸庄、餐饮、地产、金融等众多产业,实力雄厚,人称杭州“高半城”,意思是杭州有半个城的产业都属于高家。

还有一个望族,就是金洞桥徐家,办过学校,有杭城最大的缫丝厂。高诵芬就嫁到了这个徐家。算是门当户对,虽是旧式婚姻,但两人情投意合,夫妻两人共育有四子,晚年移居澳大利亚后,高诵芬在儿子徐家祯的协助下写就《山居杂忆》。

喜糖做了96000颗

高诵芬14岁定亲,18岁结婚。女方在结婚之前最重要的便是准备嫁妆,高诵芬在等待结婚的四年里,一直在准备嫁妆。

《山居杂忆》里,记录了民国杭州风俗,中产以上家庭嫁女,除了必不可少的喜筵、嫁妆之外,就是要准备桂花糖,也即喜糖。之所以要用桂花糖做喜糖,大概是因为取“桂”与“贵”同音,而桂子又跟“早生贵子”的吉利口彩有联系。

桂花糖,一般人家分红绿两色,可高家要六色!分别是黄的桂花糖,红的玫瑰糖,白的代代花糖,绿的薄荷糖,黑的乌梅糖,蓝的靛青花糖——统称“桂花糖”。

“我十四岁订婚到十八岁出嫁这四年时间里,每到春、秋两季出动不少人力进行桂花糖的制作,煞是热闹非凡。”四年待嫁,高家全家连佣人加帮工年复一年地囤了16000包桂花糖,共计96000粒!这种桂花糖久藏不变味。婚礼没发完,直到婚后20年,高诵芬的孩子还能不断从箱里找出糖吃,且吃得津津有味。

当她风光出嫁时,光陪嫁的首饰就放满了一屋子的大橱柜,她曾想:“以后我老了要把这些首饰分给我的媳妇和女儿们,如果我没有福气,嫁过去以后家境贫穷了,我要把这些首饰卖出去,以供家用……可是还没等我有机会戴过所有的首饰,抗日战争爆发了。”

高诵芬没进过正式学堂,也未曾进入社会工作,所接触的人不外乎亲人、朋友、家中的佣人,家庭医生和教师,但是她经历了从清末至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近代的百年剧变,那些看似平淡琐碎的日常和人物像一幅画卷般徐徐展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旧时风物、习俗、礼仪、美食、风景从时间的洪流中变得生动起来。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卓盈  编辑:高婷婷
返回
伴随着杨苡去世的消息,她生前唯一留下的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成了大家争相阅读的回忆录。从1919年到今天,这是一部大家族的回忆史,更是百年中国的发展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