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我们第二个老师 从少年一起玩到大叔的“少体校70后”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1-20 08:10   

准备跟这帮兄弟 踢一辈子的足球

少体校足球队在完成省运会等比赛的任务后,除了少数队员可以进入省体校或者专业队之外,大多数球员在队伍解散后都会逐渐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工作内容也和足球不太相关。

这帮少体校的70后,他们之中有的已经是企业的老总,有的是学校老师、特警、餐馆老板、自由职业者等,有的业余时间也会去做青少年足球培训,都有了各自的生活,但生活中一直都有足球,在杭州各个野球场上经常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石勇慧是陈纪一和高敬带的第一届少体校足球队员,是队里的队长,30多年来他还一直参加“西湖杯”比赛。“当时杭州业余比赛比较正式的有西湖杯,还有很多企业之间的比赛。我们几个少体校出来的都会参加,杭州足球圈子不大,本地人为主,我们几个队友、师兄弟经常碰面的,联系就没有断过。”

随着年纪增长,很多队员体能已跟不上高水平业余比赛强度了,但大家依然喜欢踢球。作为这批球员的老大哥,石勇慧就开始和几个师兄弟张罗着把这批少体校的队员召集在一起,再邀请高敬,成立了一个“少体校70后”足球队。快乐足球为主,更多的是用足球维系这段几十年的师生情、队友情。

在老大哥的号召下,许多曾经的队员一呼百应,有的之前在别的队伍里踢球,也“改换门庭”来加入。“2016年左右,我们这支队伍就组建起来了,以我自己开的‘潮粥佬’餐馆命名,也想着以后组队参赛需要个赞助,我就索性自己来了。”秦震是石勇慧的队友,同为最早的一批少体校足球队员。

队伍平时购买衣服装备、租场地踢球都需要开销,除了队员们固定上交的会费之外,其他费用基本上都是秦震开支,他更看重的是队友、师生之间的这份情谊,想一直延续下去。

“土耳其” “和尚” “鸟儿”,“潮粥佬”这支队伍很多队员都有江湖绰号,有些是根据杭州方言起的,有些绰号就是依着球员的性格,比如场上喜欢碎碎念,就被队友叫成“鸟儿”。“别的队伍的人常常会说,你们队伍的‘和尚’特别厉害,至于他真名叫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我们自己有些新队员也不知道。”屠晓琦说,队伍里私底下也都是称呼彼此绰号的,这样比较亲切,真名也都很少叫。他现在主要负责整支队伍日常活动的组织,微信朋友圈的签名上写着:准备跟一群“落儿”踢一辈子足球。

杭州早就不是足球荒漠了 总有一天能和老牌足球城市看齐

现在,“潮粥佬”队有25名队员,每周二晚上8点半到10点半,无论工作多忙,他们都会聚一起出出汗、踢踢球。场间休息的时候,大家也会聊聊浙江队的某场中超联赛,浙江队重新冲超之后的成绩让大家都很满意。除了浙江队,杭州女足、浙超联赛,凡是浙江、杭州的足球,他们都很关注。

从上世纪80年代踢到现在,他们当中球龄最长的,正好40年,他们用自己对足球的热爱和坚持,成为杭州业余足球的一部分,同时,也见证了杭州业余足球的发展。

“以前我们业余时间都在武林广场那里踢球的,当初还叫红太阳广场,很多人围观的。草坪的草甚至都超过了膝盖,我们也会继续踢。”屠晓琦告诉记者,早期混杭州业余足球圈的基本上就是老杭州人,渐渐的,后面也有更多北方人加入这个圈子,业余比赛也变得更丰富,水平也更高,整座城市的足球氛围肯定也是越来越好的。

当天晚上,记者遇到了这批球员之前在少体校的主教练王惠民,杭州市主要的业余足球赛,如市长杯、西湖杯的赛程,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他主要负责制定,杭州业余足球的发展他都看在眼里。

“今年杭州刚刚申办上全国足球重点发展城市,明年家门口的亚运会又要举办了,这几年杭州足球发展得很快,我们几个职业足球队、业余足球队的成绩也都很好,校园足球开展得也不错。”在王惠民心中,杭州早已不是足球的荒漠,而是一片很有足球发展潜力的沃土,可能在若干年之后,也能跟武汉、大连这些足球老牌城市看齐。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见习记者 沈博涵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