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约略说杭州 从时间和空间上一起走读四维杭州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9-28 06:35   

风情和风尚:千年市集声

一个话题是:面对这样皇皇108卷的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之时,我们如何去定义杭州的文化?它是传统的?它是现代的?

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杭州文化一路走来,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并历久弥新,呈现出活态特征。经过历史文化长河的洗练与提纯,杭州文化呈现出优秀的品格,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巨大的影响力、强劲的爆发力。比如古老的中医中药能够重焕青春,比如动漫艺术在杭州应运而生,比如传统的丝绸织锦与现代工艺、人工智能合璧……

这一切缘何而生?也许我们可以去领略“杭州风情”(共9种),去感受“杭州风尚”(共9种),在这18种图文并茂的书中,我们能够找到推开这道门的钥匙。

《古人这么会生活》一书中,写的正是古代杭州人的品质生活,品质生活是杭州人的讲究;《千年市集声》一书,则是写了杭州集市的前世今生,《茶都清话》说的是杭州的茶人茶事,《住在杭州有讲究》写了杭州的民居和家具,杭州的服饰、杭州的中医药文化、杭帮菜和杭州美食、杭州的四时游赏、杭州的娱乐、杭州的儒学与书院文化、杭州名校溯源、杭州的商业精神、杭州与国内城市的交往、杭州的佛教文化、杭州历代的对外交往、杭州的道教文化、杭州的民间信仰等都能按图索骥,在各种书中找到落脚点。

或许,这些看似散乱的风,恰好塑造出了杭州气质的焦点,是一种包容,也是一种沉浸,就像写作《千年市集声》的王姝所发现的:“杭州怎么从荒凉的盐卤海侵之地一下子发展成万宝辐辏的繁华天堂,集市怎样与百姓的生计息息相关,又有着什么样的兴衰规律……在本书写作即将进入尾声时,恰逢集市经济的倡导,更让人感悟到集市千年繁华的绵延不绝,再创辉煌的精神内核。”

108种书,便是让我们触摸和接近这个精神的内核。

风俗和风物:岁时风俗相传久

写作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材料的收集和取舍,写《老底子逸事》的梁易便遭遇了这样的烦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种困惑,而她在创作《老底子逸事》时则正好相反——可写的、想写的东西太多了!流传在杭州街头巷尾的民间故事数不胜数,一本书又怎么装得下那么多“米”?

梁易思量再三,最后只能按大杭州的区域划分、每个地区挑选四到五个代表性的故事录入。这么做,不仅对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范围,也能很好地体现大杭州的全域特色。在创作时,她还特意加入了与故事相关的史实和历史趣事作为调料。希望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故事,能读出新鲜的趣味。

这大概是写作这套丛书作家幸福的烦恼了,杭州在时间中的积淀太深厚了,在“杭州风俗”这一辑的7种书中,除了《岁时风俗相传久》是杭州风俗文化概览,其他几种除了写杭州民间传说的《老底子逸事》外,还有写杭州灯谜的《灯谜猜不透》,写杭州岁时节日的《岁时有佳节》,写歌谣谚语的《野有歌谣民有谚》,写家风家训的《杭家风范》,写杭州方言的《方言故事木佬佬》……大抵会有意犹未尽的阅读感受。

同样,“杭州风物”一辑6种,更让人看到杭州家底之厚,《天工美物十八拍》是杭州工艺风物的总结,而写南宋官窑的《一色千年》,写杭州刺绣的《绣美时光》,写杭州造纸的《纸里杭间》,写杭州刻书的《天下印书杭为上》,写杭剪杭伞杭扇的《执手千年》无不让人对留存在时间里的杭州风物惊艳和赞叹。

风雅和风韵:一半勾留是此湖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文化名人荟萃,文化成果丰硕,文化样式繁多,文化谱系发达,并具有浓郁的“杭州风”,杭州的风雅和风韵一直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

以诗词为例,西湖(《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溪(《一曲溪流一曲烟》)、湘湖(《兴入湘湖三百里》)、钱塘江(《弄潮诗韵绕钱塘》)、运河(《运河的指纹》)、天目山(《一卷诗书入天目》)、城市(《一城诗韵》)等自成体系,留下了在时间中传诵的诗词,而品读杭州古代文学的《文心锦绣照湖山》,书写杭州雅事的《来往亦风流》,品鉴杭州历代楹联的《楹联之美品钱塘》,收集严州笔记小说的《严州逸事》都让人看到杭州在岁月中的草蛇灰线。

“杭州风韵”一辑9种则偏重于绘画等艺术元素,如写杭州艺术大观的《声画江南》,写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的《闲云出岫望黄公》,写南宋画院的《几许丹青院画中》,写篆刻与西泠印社的《西泠印缘》,以及《勾栏听曲》《梨园杭韵》《翰墨生香》《画说杭州》《湖光山影映钱塘》等更是折射出了杭州的人文底蕴。

但就像从散文小说中看到杭州的浮光掠影《众里寻他千百度》一书的作家高梁说:“选了八个杭州重要的历史人文地标, 以此为戏台, 意在搭台唱戏, 从历代话本小说、 散文笔记和历史文献里, 挑选相关的精彩章节, 串珠成链, 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 使这些素材纵横交织, 穿越时空, 力图奉献给读者一出出真切的情景剧。戏台上的人, 来一波走一波, 但故事却永远讲不完, 戏文也演不完。”

杭州,又怎么可能写尽和说尽呢?108种书,很厚,但又很薄,在我们书写和阅读“杭州故事”的同时,我们也在延续和创造“杭州故事”。从这108种的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中,我们读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区域特点和江南韵味,但它又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特质,而文化正是通往世界的共同语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李郁葱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