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一城湖山竞风雅
《侬是江南踏浪儿》《梦回钱塘的孙权》《江南忆,最忆白乐天》《良臣别传》《前生我已到杭州》《人间始觉重西湖》《空山隐》《一城湖山竞风雅》《云山已作蛾眉浅》《吴越王》《大家问学》《帝王影踪》《天生创造派》《长风吹送书画船》《惠民济世》《在山泉水出世莲》……
“杭州风华”这一辑中的16种书,是杭州历代名人的群像,或帝王将相,或名宦能吏,或英雄忠烈,或隐逸高士,或文人雅士,或才女佳人,或学者大家,或佛道人士……这些人,就像是在时间里沉淀下来的杭州文化名片。
我们现在很难设想,如果没有白居易、苏东坡等人的加持,西湖该是何等的寂寥。比如说,白居易是西湖的命名者,如何述说他与杭州有关的两百余篇佳作的来龙去脉?如何解析他对杭州文化和城市气质的塑造?白居易之前和白居易之后的杭州有什么不同?在构建白居易漫长人生里这精彩三年的同时,也让我们远眺千年之前的星空,和唐诗之路的遥迢和温暖。
在这些书中,关于白居易、苏东坡等人与杭州有关的故事,只是对他们漫长一生中的片段观察,也许会有浮光掠影的遗憾,但又激荡着无限涟漪,这种涟漪的扩散,是我们对一个灵魂的无限接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白居易之后,杭州才成为杭州,比如在中唐之前,尽管后世称为唐诗之路的,是从长安至东南楠溪江等地的诗人游历之路,杭州当然是不可或缺之地。但在白居易之前,杭州确乎只是一个中转站:一条钱塘江,把浙江分为浙东和浙西,浙东有绍兴,浙西有严州(今建德一带),而杭州居于其间,往往会被忽略。
中唐之后,杭州之美盛绽于世人眼前,但杭州并不仅仅是柔软,还有岳飞、陈文龙等人的“杭铁头”精神。
在书写杭州历代名人的这些书中,顺应“互联网+”趋势和现代语境,顺应当代读者特别是年轻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创新话语表达和叙事方式,通过娓娓道来的文字和情节生动的故事,让丰富厚重的杭州优秀传统文化吸引读者、深入人心,增强了这些人物的可读性和可接受度。
风迹:城门次第开
“时间过得太快了,去年杭州采风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就是一年。如果说,去年采风时,西子湖畔的杭州城于我而言,还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古典女子,这一年里,通过对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此地有名》的创作,我已经被这座秀外慧中的城市深深吸引,与她有过亲切的交谈,并被她的魅力所折服。在探索杭州城不同时期的地名文化时,仿佛有一幅悠长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它吸引着我对杭州历史文化深入了解,反复体验,并乐意把这些独特的感受分享给更多朋友。在创作的每一天里,我被深深地震撼着,并由衷地叹服:此地有名,名不虚传。”
这是外地作家罗鸿写作《此地有名》时,深入杭州采风后的心声,而杭州,其实一直是这样的一座开放大气的城市,这从“杭州风迹”这一辑20种书中可以窥豹。
无论是写杭州古迹遗存的《古迹遗珍》,还是写南宋宫城的《山水之间帝王家》;无论是写街巷里弄的《走遍街巷》,还是写杭州古地名的《此地有名》;无论是写名人古墓的《一梦归去向天堂》,还是写杭州古井的《家门口的古井》;又或者是写石刻艺术的《石头的忠实》,写古城门的《城门次第开》,写馆藏文物的《文物悄悄话》,写杭州藏书楼及文澜阁的《风起文澜》,写杭州古桥的《烟柳画桥》,还是写杭州古码头驿站的《驿站杨柳码头风》,写历史建筑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写杭州园林的《似此园林无限好》等书,都像是杭州的镜像,把杭州的曼妙和幽深展示给读者。
这20种书,颇具时代特色,它们深入挖掘杭州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以现代场景追根溯源,以现代语言铺设文本,以精美图像提升颜值,以古鉴今,以今溯古,古为今用,传承文明,充分展现杭州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的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
这是因为风吹过,会留下风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