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推出纪录片《东向大海》 讲述东海和人类如何和谐共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06 07:54   

每天3点起床拍日出

成了整个剧组的习惯

看过《东向大海》,有人笑说,还可以取名叫《东海的一百种日出方式》。因为在这部纪录片中,你可以找到从N个角度拍摄的海上日出。

黄小裕说她已经记不清他们究竟拍了多少个日出,反正每天3点起床拍日出,都成了全剧组的习惯,“我们每到一个新地方拍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早起去拍日出,晚上还要再接着拍日落。这对我们来说,是常态了”。

“其实拍日出不算辛苦,出海才叫辛苦!”黄小裕说,即将于今晚9:40播出的第二集《探海》,全是出海的镜头,“每个人都在船上吐过,真的吐到苦胆水都吐出来了,什么晕船药,完全没用。”

为了拍到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玉环延绳钓”,全剧组远赴最远的渔区,在海上颠簸了十几个小时。

这次的延绳钓拍摄经历,也给黄小裕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佳生态捕捞方式。渔民可以根据鱼类的习性,投放只适合成熟大鱼吞食的饵料,不伤幼鱼和带子母鱼。”

而这种独特的钓鱼方式,还让她亲眼见到了银光闪闪、光影可鉴的活带鱼。可惜,这种延绳钓船,如今全国只剩下40艘。

不同于以往的纪录片,黄小裕说,《东向大海》不仅在讲东海,更在讲述浙江人是如何与海洋和谐共生。

比如第一集中,剧组特地跑去拍了浙江人是如何利用高科技——北斗卫星为桥梁精准打桩以减少对海洋的环境污染。他们还专门跑去拍了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风能、潮汐能。

花了8个月时间

拍了紫菜的一生

世界上,没有一条带鱼是人工养殖的。因为带鱼属于暖水性近海洄游鱼类,捕食、繁殖,都需要不同的海水深度和温差,而人类很难模拟出合适其的生长环境。今年,是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接手带鱼养殖课题的第六年,依然没能成功。一群科学家们,还在为带鱼养殖事业继续努力。

浙江有一支科考船——向阳红20号,在每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会深入到东海50个不同经纬度的断面,进行海洋环境检测。“原来我都不知道。他们都是默默无闻地在工作,60年如一日监测东海的海水,他们的取水器可以下到1万米的深度去……”黄小裕说,这群科学家的工作就是在海上漂,曾有人跟她说,晕船晕得厉害的时候,“想跳海的心都有”。

在人类视线中消失了63年的中华凤头燕鸥,因为浙江人的努力,种群数量开始逐步回升,从屈指可数到100多只。

杭州人煮馄饨的时候,都喜欢放点紫菜,不过好像很少有人想过,紫菜是怎么长出来的。黄小裕说,他们这次花了8个月时间,从春天一直拍到秋天,终于拍出了紫菜的一生。

原来,紫菜一开始是种在文蛤壳上的。等紫菜的幼苗在文蛤壳上发芽,这些紫菜苗壳才会被带离温暖的养殖池,最后在大海中长成人们熟知的紫菜模样。

如果说第一集《瞰潮》是以航拍作为主镜头的“上帝视角”,那么今晚9:40即将播出的第二集《探海》就是“魔鬼镜头”,片中会有大量罕为人见的微观视角,想开开眼界的,今晚记得锁定浙江卫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宋赟  编辑:高婷婷
返回
继大型纪录片《西泠印社》之后,浙江广电集团又新推出了一部讲述东海和人类如何和谐共生的大型纪录片《东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