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推出纪录片《东向大海》 讲述东海和人类如何和谐共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06 07:54   

镜头如诗如画,故事让人大开眼界 

都市快报报道 继大型纪录片《西泠印社》之后,浙江广电集团又新推出了一部讲述东海和人类如何和谐共生的大型纪录片《东向大海》。

《东向大海》共分三集,每集50分钟,分别是《瞰潮》《探海》《乘风》。每一集都是全新的视角。《瞰潮》主打“天上宏观视角”,《探海》主推“水中微观视角”,《乘风》则是“地上中观视角”,分别对应“天、地、人”三个维度。

第一集《瞰潮》就与众不同。航拍镜头作为主镜头出现,还伴有大量前所未见的VR视角,大海的浩渺在航拍的VR镜头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风云变幻的延时摄影也是全篇可见。

整部纪录片的构图更是令人叫绝,每一帧画面,都仿佛是一幅画、一卷诗。对称式构图、对角线构图、中心点构图、三分法构图、九宫格构图、三角法构图……如果把这部纪录片一帧一帧截出来,基本等于上了一堂摄影课。

《东向大海》不仅拍得好看,故事同样令人大开眼界。

浩渺东海,有77万平方公里,北起江苏启东角,南至广东南澳岛和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浙江的海域面积有26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两倍。

宁波北仑港区的桥吊司机王海峰,是目前桥吊单机效率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每小时235.6箱,也就是说差不多15秒完成一个集装箱的装卸。这是什么速度呢?我掐了一下秒表,大概就是拿起杯子,拎起水壶,倒一杯水的时间。

宁波舟山港坐拥19个港区、170多座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连续11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

舟山的西堠门大桥,主跨长度1650米,主缆单根长2882米,曾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悬索桥。

世界首座海洋能潮流发电站,也是地球上最大的潮流能发电站——LHD海洋发电项目机组也在浙江东海。

……

之前有那么多人都拍过东海,这部《东向大海》还是拍出了不一样的新鲜感。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浙江卫视文化专题部副主任、纪录片《东向大海》的总导演黄小裕近日接受了快报记者的专访。

3架航拍机掉进东海

残片都找不回来

第一集《瞰潮》,黄小裕把航拍设定为主镜头,呼应“瞰”这个字。接触过航拍机的应该都有耳闻,航拍一怕风二怕水,一阵大风刮来,稍微轻一点的航拍机,能直接刮没了;航拍机掉地上,捡回来修修或许还能用,但要是掉水里,那就别想着捡回来了。

拿航拍机拍大海,完全是迎难而上。黄小裕苦笑着说,光航拍机就掉了8次,掉在地上、养殖池里的,还能找回来,其中有3架因为直接掉进东海,连残片都找不回来了……

最后一架是拍摄象山开渔节期间掉的。因为想拍一个贴近船只的镜头,结果航拍机不小心撞上桅杆。导演直接吓出了一身冷汗,开渔节的拍摄素材还都在里面。

幸运的是,这架航拍机没掉海里,而是掉在了一艘渔船上,但大家要知道那是开渔节,当天有1300多艘渔船出海。导演组赶紧发动群众,通过地毯式的搜索,最终从一艘已经开进太平洋的渔船里捡了回来。黄小裕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是一个奇迹:“机器丢了也就丢了,但这个素材是不可复制的!”

为了拍出海洋的广阔,这一次,黄小裕还邀请来了国内最专业的VR摄影团队。“以前拍东海,都是用直升机拍的,一般都用一个长镜头,而且都只能俯拍,而VR摄像机,最多有24个镜头,航拍至少用8目镜头,这次拍东海用的是美国JAUNT VR摄影机,进行全方位360度,甚至720度的拍摄,后期采用的是先进的光流拼合技术,原始画面达到了8K,拍摄的VR原始素材多达10个T。”黄小裕说,由于VR镜头又多又重,航拍机也是特大号的,拍摄时需要4个人同时操作。

虽然拍摄难度大,但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普通的二维呈现,依然会让人觉得震撼。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宋赟  编辑:高婷婷
返回
继大型纪录片《西泠印社》之后,浙江广电集团又新推出了一部讲述东海和人类如何和谐共生的大型纪录片《东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