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滋润道德:文化发展的终极使命
将文明建设定位到滋润道德是本次答记者问的最大亮点,道德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总理提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市场经济缺陷而产生的各类市场问题,如诚信缺失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建设、文化与道德的涵育密切相关。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这是我们不能否认且必须要坚持的,但道德经济则是在法治经济的基础上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提出的另一个非常严峻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命题,这其中的关键文化因素不能缺失,文化建设需要发挥重大作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所面临并且需要满足的也必将是层次越来越高的需求。在目前的经济活动中,我们还处于聚焦在产品功能不断完善的初级阶段,产品功能的不断完善满足的是人们生活、生产、生存与发展的物质需求,而这些物质需求的最高境界必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构建。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终极目标在于通过物质文明的建设来更好的提升全民族在精神层面、道德层面的力量,这在未来需要予以重点关注。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认识到,道德经济所承载的不仅仅是道德与伦理,更是整个民族的道德、价值标准与社会信仰体系——从社会共同遵守的文明准则,到每一个公民在经济活动之中、之外的所有行为和规则,都在此范围之内。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是《道德情操论》中的一段话。“企业家的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这是前总理温家宝关于道德与经济关系的一句名言。道德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最高境界。我们今天谈论“道德经济”,不能再停留在修身养性的说教层次,而要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和法治社会的框架下理解道德,当然,这有赖于制度的建设与不断完善。如果说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法治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约束,那么道德经济则是经济发展的最高要求。而此次总理所谈到的道德经济,点破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终极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