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林海钟的山水,但觉其画风具有萧散简远的诗趣,充满着一种古意、简率的特色,这如其人,温厚博雅,直朴而率真。这样的情性,反映在他的笔墨之下,自也表现出一片冲和之感。
这是艺术的通力,也是民族绘画的魅力所在。某种程度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画”则在当代国美教育体系中成为延续和承载中国画精神的重要基石。历史这只手挑选了一些人与事的同时,也构筑了当下的现实——艺术教育需要被赋予人文担当,艺术绝对不是一门技术,要把它当成一个智业,是一辈子为之献身奋斗的智业,唯此我们才能保留思想的甲胄和激情的本色。
时光剪影,岁月执心——人物专业教师吴山明、吴宪生、尉晓榕、王赞、胡寿荣、顾迎庆、徐默、盛天晔、潘汶汛、邓先仙、林皖;山水专业教师张伟平、陈向迅、刘文洁、朱红、张谷旻、张捷、郑力、陈磊、林海钟、罗颖;花鸟专业教师田源、彭小冲、顾震岩、卢勇、韩璐、周青、刘海勇、黄芳……美院国画系凝聚了最优秀的一批艺术家与名师。从当今艺坛活跃的青年才俊,到鹤发童颜的名师大家,无不折射出美院育才的模式与力量。
历史的脉络绵延不绝,尤其是中国画,作为一门当代意义的学科,它在中国的历史不长,而作为一种绘画方式,它的历史很长,长的在当下几乎不太敢去判断或评价,但这丝毫无损我们可以对它做片段式的理解与分析,也真是因为它的长绝而生发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都在历史之中,也都在创造历史。
这,又是一条文化反思与变革先锋的长路。
回望八十七年,在这条长路上,传统艺者的画家与文人身份重新在学院学者的层次上聚合。它不仅告诉我们学识修养对于创作有文化深意的作品的重要性,而且还展现了这种品格为天地立心的担当,并不断地跬积而成心怀文、襟抱朴、重品学、强笔墨的学脉特征。
回首八十七年,在这条长路上,每当重大的历史转变时期,中国绘画的诗性传承及其与文人世界的精神粘连,就会激发出某种文化自觉,恰逢其时地以温故与拓新的方式给出回应,立文心,继绝学,拓疆域,增高阔,扮演文化赋形的角色,担当天地立人的使命。
孤山脚下,南山路上,象山之麓,杭州的湖山魅力,滋养出一代代大师名士,而他们,也用非凡的艺术豪情,改变了这座城市的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