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6日,王犁与马玉如先生(右)在一茶一坐。
王犁与台湾学者何怀硕先生(右)通信十多年,每一次去台湾都会去拜访。
丁立人先生(右)1930年生,今年86岁了。一直喜欢他的作品,去年才开始通信,2015年5月18日拜访丁立人先生。
他的收获
老人身上沉淀下来的智慧
和帮老人做点事的成就感 朱豹卿当过兵,1957年考进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曾宓、童中焘、吴永良都是他的同班同学,“当年,他们三个在班里画得最好”。不过因为受到“文革”影响,朱豹卿毕业之后在王星记扇厂当了一辈子工人。王犁帮老人策划展览、编辑出版画册,还常领些懂画的人来买他的画,七八百、一两千都有。有一回,当时已经八十高龄的朱豹卿把王犁叫到身边,在纸片上写了“谢谢”两个字,接着,老先生指指在房里的老太太继续写:“她呀,人很善良,但性格很直,一直说我没用,那么多同学都这样有名气,只有自家这个不考虑卖画,也卖不掉画,一辈子画画,画么不值几个钱,其实我们都有退休工资,平时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这几年,你领人来买画,她也有点事情做。”老先生耳朵不好,跟他聊天,总是拿小纸片写下来,几年前朱老去世了,他现在经常会翻看这些纸片来怀念他。 每次去拜访老先生,王犁都会把他们讲的故事、说的话拿笔记下来,回家之后整理成札记,“我也有私心的,想以后可以出个集子”。现在,这本札记已经写了五六万字。王犁说,你认真对待老人,就会发现他们比想象中更认真地对待你:“这些老人很可爱,活了大半辈子,什么事情都看得通透。”遇到难事的时候,想到他们的经历和忠告,总是能让你少走弯路,豁然开朗。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在快速的节奏里奔忙,会觉得老先生很慢,又脱离了时代,实际上,他们身上沉淀的是慢的智慧。就像木心写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因为他的这份尊重,老人们也都很喜欢王犁。杭州晓风书屋掌门人朱钰芳跟王犁相识多年,两年前还参加了王犁的婚礼:“他心态豁达,对人真诚耐心。婚礼上来了很多老先生,都像是爸爸看着自己儿子结婚一样高兴。”朱钰芳说,王犁小两口为了照顾到婚礼那天来现场的这些老人,提早一个多月就开始用心准备方方面面的细节。
继续问
他什么时候开始“泡”老头?
王犁的老人缘,从小就开始了。 小学三年级,王犁从农村外婆家转学到排岭镇,也就是现在的千岛湖镇。镇上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画家洪勋,每个周末,等老先生午睡起来,他就噔噔噔跑了去,搬个小板凳,坐在边上听老先生说话。洪勋是浦江人,很喜欢这个乖巧的小男孩,就跟他聊中国美院、中国画和潘天寿,那是王犁的启蒙之始。也是受到洪老的影响,他报考美院,走上绘画道路。 小时候去洪老师家里,王犁都会自己带几张油光纸,请老先生教他画画,几年下来,前后画了三四十张,他至今仍仔细保存着。有一回,母亲知道王犁要去老师家里,就煮了一碗鸡蛋让他带去,回来的时候,老人在空碗里摆上两个苹果。王犁说,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交往,值得一辈子牢记。 当小学生王犁成长为画家王犁的时候,他的爽朗温和始终让人一见如故,与老人交往多了,性格也格外开朗豁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