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清趣图》中的赵公堤
7
图中断桥上无亭子、有华表
与宋版《咸淳临安志》
所附《西湖图》的断桥完全一致
有人认为南宋的断桥上有亭子,他可能参考的是清代重刊《咸淳临安志》的版本,据清道光刊本的《西湖图》,断桥上确有亭子,这是清代的断桥形象。在南宋版的《咸淳临安志》所附《西湖图》中,断桥上并无亭子,且桥头各竖立有华表二,与《西湖清趣图》完全一致。
宋版《咸淳临安志》的《西湖图》,与清代的版本,差异极大。清代版本的《西湖图》,按照当时的理解,对宋版多有改绘。在宋版中,断桥两端设有华表,而在清人的笔下,华表则被改画成了杨柳树。
研究南宋的西湖,在南宋版本存世的情况下,当然要采用宋本,而应该摒弃清朝改绘后失真的本子。
据此可知,南宋末的断桥,桥上无亭,桥头有华表,正与《西湖清趣图》相同。南宋的华表,当然不可能是有些人所谓的为了迎接康熙、乾隆南巡住孤山行宫而设立的柱子。桥头的华表,是两宋时期常见的名物,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也能见此形象。
8
“首次发现”不实
美国加州大学美术史学家李慧漱
早在十几年前就研究这幅画了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关于这次《西湖清趣图》引起轰动,“首次发现”的表述是不严谨的。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术史系的美术史学家李慧漱教授十几年前写过一篇《南宋临安图脉与文化空间解读》的文章,她在文中表示,“以《西湖清趣图》卷为例,画上沿湖一周,详实地谱绘临安与西湖当年的人、地、景物。一如卷末清代南宋学大师厉鹗长跋中具细靡遗的图景解题,植基于丰富的杭州文献学,图像与文字两相对比,十二、十三世纪当年临安、西湖胜景、风土人情,皆历历如绘地重现在吾人眼前。”
李慧漱用《西湖清趣图》比对各种史料来研究南宋时期的西湖与临安,并以这幅画为“标准器”,考订南宋时期大量暧昧不清的西湖题材的画作。
围绕《西湖清趣图》的讨论,对西湖的研究极有学术价值。但是,我们不必称其为“新发现”或“首次公布”,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掠人之美。
综上所述,《西湖清趣图》描绘的是南宋末或可稍晚至元初的西湖,无论该图创作于元代、明代或更晚,都应该严格参考过南宋末的“粉本”。
郑嘉励最后说:“我个人的能力、知识面有限,无法对《西湖清趣图》做全面的解读,希望将来有高质量图片的发表、人们研究的持续深入,能够从该图中发现更多的南宋特有而后世所无的元素,尤其是各类名物(如游船、服饰、建筑形态等等)的种种细节,只有提出更多的、更有分量的这方面的确证,《西湖清趣图》的争议终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名词解释
淳祐 从公元1241年至公元1252年,是宋理宗赵昀的第五个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12年。
咸淳 从公元1265年至公元1274年,是宋度宗赵禥的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10年。咸淳十年七月宋恭帝即位沿用。
淳祐《临安志》 赵■(念“与”)修,陈仁玉等撰,成书于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赵■,字德渊,号节斋,淳祐元年至十二年知临安府。陈仁玉,字惪公,台州人,官至兵部侍郎。原书五十二卷,今仅存第五至十卷,即卷五至七城府,卷八至十山川。
咸淳《临安志》 潜说友纂修,成书于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潜说友,字君高,处州缙云人,该志为其知临安府时所修。原书一百卷,今存九十六卷,在三志中内容最为详备,保存最为完整。前十五卷为“行在所录”,其后为府志,分疆域、山川、诏令、御制、秩官、官寺、文事、武备、风土、贡赋、人物、祠祀、寺观、园亭、古迹、冢墓、恤民、祥异、纪遗等目。书中引文皆注出处,对前志之误多有订正,重大事件则列专题考证。
《武林旧事》 成书于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以前。作者周密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南宋杭州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了解南宋,特别是南宋都城杭州的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史料。
《梦粱录》 南宋吴自牧著。成书于南宋末年,描写南宋都城临安城市景观和市井风物,是研究宋史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对于南宋首都临安府的城市景观、地理环境、里巷风俗、朝廷典祀,做了翔实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