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产后“恢复黄金期” 或成为不法商家利用的幌子
骨盆修复这个“局”里面,套路究竟有多深?
其一,概念的偷梁换柱。孕产期的臀部变宽,真的因为只是骨盆变宽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六科护士长张蓉表示,骨盆是连结脊柱和下肢之间的盆状骨架,骨盆既将体重传递到两下肢,并作为游离下肢的活动基础,又支持保护腹盆内器官。从孕10-12周开始,在胎盘产生的松弛素的作用下,骨盆耻骨联合处的韧带会逐渐变得松弛,前侧的耻骨联合会扩张开,同时骨盆后侧的关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扩张。女性在妊娠期及生产过程中,身体重心的改变,体重的增加、骨骼的变化、韧带及软组织松弛程度增加等,都会导致妊娠期及产后姿态的变化,并不单纯只是骨盆变化引起。这一系列体态变化,在生产后,随着体内激素、脏器以及骨骼肌肉恢复,慢慢就会恢复回来。“把体态问题单一归因到骨盆变宽,是片面的,完全是这些机构为了让妈妈做骨盆修复进行概念混淆。”她表示。
其二,商家口中骨盆修复是有“黄金期”的说法,这个期限既是商家的幌子,又为后续“收割”客户做了铺垫。
商家打出的广告中为什么要强调产后42天-6个月是恢复黄金期,是很微妙的。生产完,随着激素水平下降,连结骨盆的韧带也会慢慢地缩回去,一般来说,产后3到8个月,骨盆会慢慢恢复到原状,这与商家口中骨盆修复“黄金期”不谋而合。
商家催促宝妈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间去做骨盆修复,就是要把身体自己恢复能力,说成是修复的功劳。
而如果你是生完孩子半年以后才被游说,还会有另一套话术准备给你。“你来的比较晚,已经错过最佳恢复时机,所以恢复的会比较慢,可能一开始效果不明显,要坚持,而且还要比别人需要更多疗程。”
这样商家既把自己骨盆修复没有效果的“锅”推给了妈妈身体的恢复能力不行,还让宝妈们持续消费。
第三,修复效果可以“打擦边球”。
生产之前宝妈们会觉得自己臀部比较翘,生完以后有些宝妈会觉得已经很努力的减肥,但是站在那里肚子还是会向前凸出,屁股也很大。这个其实是一个体态的问题:骨盆前倾。怀孕后期因为胎儿的关系,肚子变大,前方腹直肌被牵拉后变得比较宽松,背部的的核心肌群受到牵拉以后承担了主要的压力,因此生完孩子的妈妈大部分会骨盆前倾。调整骨盆前倾跟通过外力让骨盆变小,这完全是两码事。
通过徒手按压,骨盆根本就没有修复,效果的只是暂时的,可能走几步路第二天就又变回原状,但钱包已被掏空。除了徒手骨盆闭合外,类似的仪器骨盆修复原理也都一样。
产后要想恢复身材,到医院进行产后检查,通过运动调整骨盆前倾,或许有帮助。赵秀敏主任表示,目前来说比较科学的方法,还是推荐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就是通过一些躯干核心肌群的锻炼,使得前后肌肉的平衡,骨盆也是通过肌肉牵拉固定,肌肉牵拉平衡了以后,也会慢慢恢复到正确的形态,自然体态就会变好。
D
专家称盆底肌修复≠骨盆修复 建议产后修复去正规医疗机构
记者在网上搜索关键词“骨盆修复”相关视频,大多短视频内容是科普产后身材管理,妇产科专家表示,其实骨盆修复真正目的是针对耻骨联合分离症、骨盆不正、骨盆带疼痛等进行治疗。医院的产后检查,包括盆底肌筛查评估、腹直肌筛查评估、体态评估,检查后身体没有恢复,才会进行盆底肌修复、体态等身体上的调理。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微信圈里发布自编自导的徒手按摩视频,美容院和产后修复门店里将骨盆修复和盆底肌修复混为一谈。没有资质的从业者违规开展女性产后修复等医疗项目,实际上就是不法分子利用了消费者对行业认知偏差,铤而走险进行牟利。
去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发布了指导意见》,就加强医疗美容行业准入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加强关联领域与行业的监管,提出了详细的监管要求。相关专家也提醒消费者要擦亮眼睛,谨慎消费,进行修复项目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选择正规的修复产品,让正规有相应资质的医师操作,千万不要轻信“产后修复”就能轻松变瘦。
妇产科专家提醒,女性产后多虚多瘀,易累,其已成型的骨骼实难被几个动作“撼动”。万一按压手法不当,反会造成其肌肉损伤,影响气血运行,不利于健康。
另外,根据国家《关于中医推拿按摩等活动管理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在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按照中医理论和诊疗规范等实施中医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方法,属于医疗活动,必须在医疗机构内进行,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
采访中,张蓉护士长、赵秀敏主任呼吁产后女性应加强自身健康素养,同时要到有医疗执业许可的机构,寻找有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盆底评估和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