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里看中国 | 西湖寻石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0-24 08:45   

每周四晚上雷打不动,把西湖边各个山头都爬了一遍,连路两边的石头都记熟了

要说起我以前做的事,那真的与寻找摩崖石刻之类的“考古”,一点关系都没有。

2009年,我第一次落脚杭州,与朋友一起接手了一家钢化玻璃厂。之前,我从嘉兴高专毕业后,去过深圳、东莞,卖电子产品、帮人看油库,还办过生产家用报警器的企业,也赚了一点钱。天台人嘛,经商办企业的想法还是很多的。

2013年,玻璃厂不办了,合伙人也都各自回去了。我留了下来,又和几个朋友一起弄了几辆车,办起了一家小型的旅游租车公司。

这是我后来对西湖的山这么熟悉的最初“诱因”。因为搞起了旅游,想要了解西湖边究竟有哪些具有文化底蕴的景点景物。

我先从城市入手,将《杭州的街巷里弄》书里的杭州上世纪80年代街巷图,画了54个区域方格,一处处熟悉起来。一段时间后,我又转向城市外的山林。

这下培养出了一个兴趣,爬西湖边的群山。读小学时,我就是一名竞走运动员,中学里练过中长跑,再说我们天台是山区,西湖的山对我并没太多攀爬难度。

杭州与文化旅游、体育运动相关的民间组织真不少。有一个山地越野群,是一个网名叫“天狼刺”的天台人组的,他也是杭州100公里越野赛事的创始人之一。

有段时间,我还被好友引入过一个夜爬群,每周四晚上雷打不动,群主会带大家爬山两个小时,全部是西湖山里的野路,黑麻麻的,把西湖边各个山头在夜里都爬了一遍,连路两边的石头都记熟了。

被文人墨客的笔墨晕染了上千年的一座座山,奇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最精华的部分是摩崖石刻

参加越野爬山,像一根导火线,引发了我对西湖的山强烈的兴趣。古人不是说过“西湖之胜,在山不在水”吗?这些被文人墨客的笔墨晕染了上千年的一座座山,奇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在我看来,最精华的部分是摩崖石刻。

就像现在的作家文人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古时候的政治家、书法家、学者,都喜欢寻山刻石,将所见所感刻在山石上,有的是一篇文章,有的是一首诗,大多就是“到此一游”的题名。

纸寿千年,其实大部分纸的寿命不过三百年,但石刻厉害了,尤其是西湖边的山上,留存至今的千年石刻古迹不知有多少。

2014年,我买了一本《杭州的山》,这是2003你那出版的一套杭州文化丛书中的一册。我花了一两个月,早出晚归,把这本书里涉及的那些摩崖石刻全部寻访了一遍。

后来,我在旧书网上买了一本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影印本,清代阮元编撰的《两浙金石志》。阮元当过两回浙江巡抚,西湖上的阮公墩,就是他疏浚西湖后留下来的。

《两浙金石志》收录了秦到元至正年间的680处金石铭文,是研究浙江摩崖石刻的必备古籍,其中西湖的摩崖石刻占三分之一还多。

书是直排本,开始读起来很吃力,我就自己补些古文知识。重点当然是看西湖边的石刻,每一处在什么地方,有没有被人找到过,都一一标注出来。我将西湖群山各个区域也画了格,定了每个区域要寻找的重要目标。后来我爬山寻找摩崖石刻,都背着这本书,有点重的。

对《两浙金石志》越来越熟后,我就发现有关摩崖石刻的今人记载,有不少错漏。也难怪,要一次次实地爬遍西湖边的山,作者和编辑都做不到。上千年下来,哪怕是石头,也已经被风雨侵蚀了,有的被后人破坏了,有的藏在树丛杂草里。

我想我擅长爬山,不怕费力气,又有这么大的兴致,便想着能不能有新的发现。后来,每发现一处古人没有记载的西湖摩崖,我仿佛多了一个在这个城市的秘密花园,比赚钱都来劲得多,朋友戏称我是“空佬佬(杭州话,意为一无所获)的傻乐”。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口述 奚珣强 整理 孙 侃  编辑:高婷婷
返回
参加越野爬山,像一根导火线,引发了我对西湖的山强烈的兴趣。古人不是说过“西湖之胜,在山不在水”吗?这些被文人墨客的笔墨晕染了上千年的一座座山,奇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