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豪,豪气的豪!我是新中国第一个由福利院培养的大学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10-07 07:11   

都市快报讯 丁豪,杭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分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运维工作。杭州市助残服务直通车平台是由他组织开发的。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作为深耕信息化20多年的资深专家,他是通过自学拿到的“软件工程师国际认证资格”证,还为市儿童福利院设计了专门的网站。

更鲜为人知的是,他是新中国第一个由福利院培养的大学生。

1975年,他出生在温州平阳鳌江镇,3岁时,被诊断为小儿麻痹症。父母花光积蓄并大举外债仍无力治愈,最终将他遗弃在了杭州天水桥边的一个垃圾箱旁。

命运弄人,但他从没有一刻放弃过自己。

1994年,他在杭州市儿童福利院,考上了杭州大学。

当年院里一个老军医帮我取了名

希望我能活出自己的豪气

由于自幼患小儿麻痹加上长期的伏案工作,46岁的丁豪微胖,他的“出行伙伴”就是停在楼下的那辆残疾人电动车。

“到了我这个年纪,已经完全放下了。”面对着眼前的“数智残联”驾驶舱界面,他淡淡地说道,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边上斜靠着他出入必备的双拐。

时间追溯到1978年10月9日,他被好心人送到杭州市儿童福利院。

儿福院的新入院孤儿一年一个姓,1978年入院的娃娃们都姓“丁”。

“当年院里一个老军医帮我取了名,希望我能活出自己的豪气,就这样,我成了杭州人。”丁豪几乎不和外人谈及他的身世:“刚到福利院时还是恐慌和害怕的。”

眼前的丁豪一脸笑容,淡定从容。但他从记事起,内心总能感受到因为残疾和被遗弃带来的不幸与挣扎。可同时,温暖他生命的人,从老军医开始,一个个登场了。

“王富英,当时儿福院的院长。她把我们都当作她自己的孩子,对我影响最大。”丁豪一边翻着泛黄的相册一边说。

“不但是王院长,其他阿姨们也这样,业余时间或者节假日,把我们这些孩子轮流接去她们自己家里,和他们的孩子同吃同住同玩。”

时隔40多年,丁豪仍能清楚地记得每一位老师的名字。

“童耀祖老师,拉手风琴的这个,是不是很帅气?冯天霞老师,会弹琴会唱歌,她专门为孩子们写了一首歌,以前我们经常一起排练这首歌……”丁豪开心地笑出声音,正是这些多才多艺的老师们用音乐解开了他封闭的心灵。

时隔40多年,丁豪仍记得拉手风琴的是童耀祖老师。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濮小燕 通讯员 刘汉武  编辑:张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