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登高期盼步步高升 冬日酿酒寓意长长久久 杭州人这几种打开2021的方式 仪式感满满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02 08:08   

长长久久

酿甜米酒

在西湖区双浦镇有句土话,冬至一碗酒,来年甜日头。

这碗酒,说的就是甜米酒。

在冬天酿几坛酒,留着来年慢慢喝。这是双浦人由来已久的习俗,满载着人们“吨粮田”的幸福记忆。

董阿友是双浦镇小叔房村人,要说酿酒,他在当地可是小有名气的。他也是现在双浦镇里,唯一一个还在用传统灶器酿酒的人。

酿酒这门手艺,是从董阿友爷爷那辈传下来的。年轻时,董阿友在村子里的酱油厂打过工,后来,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偶尔喝上两杯”的需求越来越高了。

20世纪90年代初,董阿友决定从酱油厂出来,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酿酒。这酿酒师傅一做,就是近30年。

每一年,董阿友都会酿三季酒。春秋两季酿芦稷烧,冬至以后就开始做米酒了。

“大家都说双浦的芦稷土烧味道好,其实米酒更醇厚呢。只不过酿米酒用的是口粮,老底子的人哪喝得上啊,只能喝芦稷土烧。” 董阿友说,20多年前,米酒可是个稀罕物。

“那时候,分到每个成年人的口粮,一天只有7两大米。大家干活都是靠体力的,这点米,连吃得饱都难,更别想用来酿酒了。”

双浦镇由袁浦镇和周浦乡合并而成,合并前,董阿友所在的小叔房村属于袁浦镇。

20世纪70年代,袁浦镇开始开渠通浦,兴修水利,修筑机耕路,规划格子田。到了70年代末,粮食一年种两季,每亩地一年的总产量突破了1000公斤,实现了“吨粮田”的目标。

丰衣足食后,农民才开始用余粮酿酒喝。也是从那时起,冬至做米酒的习俗才慢慢在双浦镇流行起来,象征着生活美满、五谷丰登。

一个柴火灶,一个木蒸桶,一个带皮管的冷凝锅,是董阿友酿酒的主要设备。他家里还有一个闲置的不锈钢蒸锅,也可以酿酒,但是董阿友不用,原因是桶太大了,一次蒸太多糯米,火候不好掌控。而用木桶酿酒,就好比用小锅精煮,蒸得透,出酒率也更高,口感也更好。

做米酒的工序,分为“浸、蒸、焖、凉、摊、拌、藏”七步。糯米蒸好,放凉后撒入酒曲拌匀,再装进酒缸里压实。发酵20天后,就可以喝到甜米酒了。米酒喝完后,里面的酒糟也变“辣”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酒糟酿烧酒了。最后剩下的酒糟,还可以做酒糟馒头。

“一酒三吃,不浪费一粒粮食。” 董阿友说。

这两日酿下的米酒,春节前后出坛,亲友欢聚时喝上一碗,甘醇香浓,长长久久的寓意,都藏在这一碗米酒里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通讯员 王连壁 诸敏芳 方琳嬿 何海萍 陈静怡  编辑:张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