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硬件设施,老年宜居社区同样需要提升服务质量。
走访独居老人、发放体检通知……嘉善县罗星街道南门社区嘉河花苑16幢的党员陈学栋,自从当上楼道长,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在南门社区,445名楼道长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常年自愿为老年人服务。社区居委会里有一面“心愿墙”,写着老年人的需要和愿望,一上墙都被居民抢着认领。
对老年人来说,怎样的社区才宜居?省老龄办相关负责人概括说: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组织健全。“每个社区要因地制宜,硬件、软件两手抓,打造老年人喜欢的环境。”截至2015年底,浙江已经建成超过200个老年宜居社区。
打造老年友好型环境
一个个日益成熟的老年宜居社区,只是我省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
“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小到一个窗口单位的服务、一个公共设施的改造,大到一个城市的建设、一个社会的治理,都要充分考虑老年宜居的要求”。省老龄办副主任周世平认为,社会不仅应建设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公共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加快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构建优质高效的老年服务体系,也要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这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
“人均不少于13平方米绿地,新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100%,社区15分钟文化圈……”在2015年公布的浙江省老年友好城市体系的测评指标中,量化规定了包括绿地、空气质量、公共设施在内的50个项目指标。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我省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依然存在短板,比如城市社区的建设明显优于集镇乡村,浙北、浙东老人居住环境优于浙西南。学者赵斌表示:“对于地处偏远、经济薄弱的山区来说,改造难度较大,需要从环境建设、服务体系、文化体系等多个方面继续探索,以形成‘老有善居,老有所养’的人性化宜居环境。”
周世平说:“除了物理空间的设施环境建设外,我们还要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正确看待老年人,充分认识老年群体的巨大潜能和积极作用,鼓励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发挥他们的技能、特长和优势,使老年生活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实现人生价值,安享幸福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