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名家,走上10年篆刻之路
刚开始,黄九西临摹学校寄来的字帖,写的主要是唐诗。慢慢地,他的一手小楷写得漂亮了起来,每年过年回老家,总有村民问他讨对联。
“对联用毛笔写出来才好看,我要练毛笔。”就这样,从硬笔到毛笔,从楷书一直练到行书、草书。他经常连废报纸也舍不得用,先用清水写一遍,再用淡点的墨汁写一遍,直到写第三遍时才正儿八经用浓墨写。
2005年,他认识了篆刻、书法家张宏,从而与张宏结下了师生之缘。
如今,黄九西的篆刻作品已有上千方,入选多个囯家刊物和全国性篆刻比赛。
如果在傍晚,走近黄九西在平湖的租房,就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他趴在靠近门口的长板凳上,借着光亮专心致志地刻着石头,10岁的女儿媛媛正在淘米做饭。
因为与妻子性格不合,多年来,黄九西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独自抚养女儿长大。而女儿特别乖巧听话,就这样安静地陪在爸爸身边。
今年,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西泠名家书画印研究与创作班向他敞开了大门。张宏说,“九西能独立完成篆刻描摹和创作,已经从一名篆刻匠成长为篆刻家了。”
钢筋工还是本职,篆刻只是业余爱好
篆刻是一门花钱的艺术,好一点的石头、刻刀和印泥动辄上千元。黄九西用的都是最普通的材料,还有不少是老师送的,“我在工地上年收入5万,近2万都花在篆刻上。”
这些年,跟着名师,他的知名度也逐渐在圈内响了起来。可每当有人想买他的印,他总是摇手拒绝,“我刻得并不好,我只是喜欢干这个,要学的知识和技术还有很多,还不能靠这个赚钱。”
学篆刻的10年来,他每天照常去工地上班,他反复告诉记者,“钢筋工是我的本职工作”。
在大家眼中,这个钢筋工活得简单快乐。说起女儿和篆刻,他的眼睛就会瞬间亮起来,“因为我的工作,女儿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学校的,我接她的时候也已经下课好几个小时,她在门卫室里做作业,从来不吵也不闹。”
今年期末考试,媛媛除了语文差一分,其他都是满分。黄九西最欣慰的是,女儿在常年耳濡目染下,也很喜欢书法。每天晚上,父女俩依偎在灯光下,一个篆刻、一个写字,有说有笑地讨论。
对他来说,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