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伯听完又大笑起来,“我当初差点不要她,哈哈!”
冯大伯说,他出生在萧山靖江,3岁没了娘,9岁没了爹,12岁就去给人做长工,小时候很苦,直到20岁时跟着小伯来到杭州,找了一份锯木头的工作,包吃住每月还有三斗米,生活有了起色。
24岁那年,小伯给他讲了一门亲事,女方是个孤儿,从小被养母带大,那一年15岁。
“我一听就不肯,还是个孩子嘛,哪能和我结婚呢!”冯大伯说话气有些急,一旁的陆阿姨微笑着拍了拍老伴,“老头子你慢慢地说。”
后来他还是听了小伯的话,1950年,两个人结了婚。
婚后,小夫妻俩在上羊市街租了一间小房子。1953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1958年,冯大伯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一年后,在木材厂工作的冯大伯被选为副厂长。
“那个年代就当厂长,你们家条件肯定蛮好的!”隔壁病床上一位大伯听到陆大伯讲起从前的事,也一块聊了起来。
“哪有啊!自从做了这个副厂长,我爸周末从来没休息过一天,好几次加工资的机会我爸都让给了别人,连厂里几次分房子我爸也没要,现在老两口还挤在30平方的孤小套里,用我爸的话说,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陪在一旁的二女儿说。
1960年开展精简运动,要求城镇工厂单位的领导家属子女积极参与,当时已经是木材厂厂长的冯大伯又起了一回带头作用——陆阿姨在精简运动中失去了工作。
1970年,陆阿姨找到一份拉大板车的工作,因为工作表现好,领导破格让她去学开汽车,陆阿姨后来成了一名汽车驾驶员。
“那时候,汽车驾驶员可是了不起的职业,更何况是个女司机!”二女儿说,那时候妈妈开车在路上,大家都会盯着看,用现在的话说,回头率相当高。
不知陆阿姨是否听明白了大家的谈话,整个过程中她始终握着老伴的手,微笑不语。
病床上的冯大伯却很能聊,聊到陆阿姨做驾驶员时,冯大伯清晰地回忆起,老伴以前开过一款“罗马牌”汽车(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从罗马尼亚进口的一种轿车),全省都没几辆,放在当时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聊着聊着,冯大伯有些累了,闭起眼睛,瞬间就打起了呼噜。陪在一旁的陆阿姨可能也是累了,把头靠在了病床扶栏上,手还是紧握着老伴的手。
二女儿说,家里条件虽然很一般,但爸爸妈妈感情一直很好。这几年,两个人的身体陆续出现了问题,但感情更深了。
2005年,冯大伯因为哮喘和高血压,第一次住进医院。陆阿姨每天坐公交车去医院,给老伴送饭。
“那时候我妈妈每次来医院,走楼梯都是噌噌噌往上跑,医生护士都认识她,叫我爸要向我妈学,身体那么棒!”二女儿说,原来妈妈照顾爸爸比较多,直到2010年,妈妈在家中了风,情况开始变化,原先有些家长制的爸爸,慢慢变得温柔细心,对妈妈像对自己女儿一样体贴照顾。
陆阿姨那次中风后,身体每况愈下,后来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经常会忘记各种事情,生活自理也出现问题。
相关:在医院一堵新砌的墙前 她来来回回绕了一整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