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引进的大炮不行,到了清朝,仿造的也还没有多少改进。
快报曾在报道老浙大横路发掘出的古炮时,引用过道光年间任浙江巡抚的梁章钜写的《炮说》。在这篇文章中,梁章钜自曝家丑说,英兵进犯广州时,他奉命到广西选送大炮,运往广东。这些炮轻则八百斤,重则三千斤,个头不小,说仗打完后,要原封不动运回广西的。可惜这批大炮不争气,或者做了俘虏,或者移民大海,最后没有一座能够衣锦还乡。梁章钜在上海,也亲自检阅过海防炮台的大炮,新炮旧炮、大炮小炮,不下二百座,然而洋鬼子一到,一下子竟像变成了蜡造炮,又哑又软,硝烟过后,检点残骸,人人伤心落泪。
不用说,这些笨重的大炮跟欧洲先进火器之间的差距。
清末,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在很多城市,用自制的火炮,完胜清军。
他们的火炮是什么样子的呢?
更早时期,余杭发掘了一门小炮,是清代太平军使用的铭文铜炮,炮身写明这架炮为塘栖镇匠人沈氏铸造。
昨天,我们在杭州博物馆里,查看了这门已是国家一级文物的铜炮。
这门铜炮,大致样子跟明清的大炮相似,放火药冲击炸弹的炮尾、架炮的炮耳,还有炮膛。但它的整个炮身明显改良过了,显得很小巧,长84.5㎝、口径5㎝,携带与移动方便,炮径较小,精准度也会高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