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那门大炮锈蚀较重,明清古炮身上,经常会写上的铭文,已经看不清晰,无法确定究竟是什么时候的火炮。
但是,那个发掘地点,是旧时的环城东路附近,当时那里为明清时期的城墙门楼。那架火炮,可能就是当时架在城门上守城用的。而按照考证出来的杭州明清时期的古城门方位,那里应该是庆春门。
再往前看,2003年夏天,杭州在平海路和湖滨路交界处,修下水道时,也发现了一门古炮。这架火炮,铸铁铸造,炮长约1.36米,内径约9厘米,考证为清代文物。由于这些铸铁火炮炮身较重,通常都有两三千斤重,很难搬运,发掘地点大多是在架设的炮台附近。清代这门火炮,恰好也处于涌金门附近(杭州明清时期,十大城门之一)。
这次秋石高架四期挖出的这门残炮,具体位置是秋涛路三廊庙公交站附近。杭州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说,这个地方正好是明清时期海塘防御位置。
这里叫海塘,但并不是大海在这里,而是钱塘江的防洪塘。明代东南沿海出现倭寇,他们从杭州湾经过钱塘江,直逼杭州城。杭州城建档案馆资料显示,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5月,倭寇万余人进犯直逼杭州。秋,当局为加强城防……
杭州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还说,这个炮的样子,跟厦门胡里山炮台的一个火炮,几乎一模一样。
我们对比了胡里山炮台上陈列的明清大炮,找到了跟秋涛路三廊庙发掘出的炮身细节极其吻合的一尊大炮。那台胡里山大炮旁边说明文字写着:明代大炮。
查阅资料显示,明清大炮,根据射程不同,大炮的样子也别具一格,像海防的大炮,一般更粗大,火药装得多,射程要远一些。炮身上还会铸上一些长威风的字,比如,“威武制胜大将军”等。
由此,根据发掘位置及形状可以推测,这门有待考证的大炮,可能是明代大炮,而它的作用,也可能是防御从海上再通过钱塘江入侵杭州城的倭寇用的。
这个只剩下炮尾的大炮,是在炮击倭寇中,折翼自毁,还是经过一番抵抗,被倭寇炸毁,眼下无从考证。
但是,有史料记载的是,嘉靖年间,倭寇从钱塘江口上岸,攻进了杭州城,从涌金门进城,还把雷峰塔的楼廊纵火烧掉了。
清朝诗人许承祖写过:“黄妃古塔(记者注,雷峰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
看来,海防用的这门残炮,可能没有抵挡住倭寇的攻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