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当成“海外间谍”
两位贵人保护了自己
1948年,张荣元和一个脾气相投的同乡姑娘结婚了。第二年,大儿子张峰出生,此后,四个孩子陆续降生。
去上海当照相馆老板的事情不了了之。两个新朋友告诉他,要改到哈尔滨开照相馆。张荣元没有答应,他觉得哈尔滨太远,也太冷了。
他不甘心自己的技术被闲置。他听说,技工要想找工作,得找时任浙江麻纺织厂厂长翟翕武(后任浙江省副省长)。他两手空空地敲开翟翕武的门, 说自己会技术。翟翕武一听就拍板了,让他到麻纺厂上班。
令他苦恼的是,因为此前有过出国经历,他几次申请入党都没成功。心灰意冷的他,申请调到刚刚兴建的杭丝联。
不久,他的机会来了:一台上海的机器拉来,谁都不会操作,他轻轻松松就上手了。接着,他当上车间工会主席,立稳了脚跟。
数不清的蚕茧进厂,数不清的丝绸成品出去。就在杭丝联逐渐步上正规之时,“文革”来了。张荣元被揪了出来。入驻厂里的“军代表”宣布,张荣元出过国,“历史不清楚、可能是海外间谍”。
张荣元一边让儿子张峰帮忙抄写各种交代材料,一边极力坚持自己思想进步。军代表问张荣元,有没有证明?张荣元绞尽脑汁,想起回国船上遇到的那两个奇怪的朋友,他凭着记忆写下两人的名字,交了上去。随后,调查就基本停了。
很多年以后,时任厂里保卫科科长的一个朋友“解密”:那两人,一个人是交通部的一位总工程师,一个时任上海江南造船厂党委书记,他们当时可能是想在上海建地下联络站,才拉拢思想进步的张荣元。
打捞出海漂泊的记忆
“老海员”找到了历史
洗清冤情的张荣元,从此一直在杭丝联机修车间钳工班大班长的位置上干到退休。他的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也都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杭丝联。在新旧世纪交替之时,杭丝联逐渐走向衰落、资产重组、破产,“杭丝联”逐渐成为老杭州远去的记忆。
曾经的利物浦岁月也在张荣元记忆里深埋。看上去,他只是一个普通老人,也从没觉得这段经历让自己与众不同。只是,他还能准确地描述出欧洲国家的布局,也能对国际形势品头论足一番。他也爱对孙子说,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去国外讨生活了!
张峰尊重父亲的记忆。虽然因为父亲的出国经历,他曾失去参加“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机会,可他一点都不怨恨父亲。他欣慰地谈起,父亲的年纪基本上是社区最大的,“我去帮他申请90岁以上老人的补贴时打听到,当时社区90岁以上的老人有9个,6个‘躺在床上’,2个要坐轮椅。我父亲93岁时还去爬宝石山,现在还能一个人坐公交车去和平广场买年货。”
看到都市快报报道海员的那一天,张荣元满腹的感触:“67年了,我从来没有遇到和我一样当过海员的人,也从来没有听到人谈论这段历史。”
12月3日下午,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上海之际,温暖的阳光也照进张荣元居住的胜月院小区,他照例来到楼下的小公园散步,小区边运河缓缓流过,沉没的历史再次浮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