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务员章师傅的电报码书。
探秘杭城最后的电报机房
还有5位老报务员坚守
杭城目前唯一的电报房在惠兴路上。曾经也是杭城的电报枢纽。
轻轻打开电报房的大门,发现这里并不像电视剧拍摄的那样:工作人员戴着耳机,手按电键发送电码,然后背景里传来“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的声音。
电报房的办公室略显复古,房间内放置了六七台电脑、几台针式打印机和传真机。
50岁的报务员章国荣坐在电脑前,显示屏前放置着一份待发的电报稿纸,章师傅敲击着电脑键盘,输入了一串串数字“3181、3068、4164……”显示屏上显示的是一个个汉字字符。
章师傅1980年就进了电报房,一直干到了今天,他是目前杭州电信在岗时间最长的报务员。
“现在发电报,我们只要把电报纸上的汉字人工翻译成电报码,也就是那些阿拉伯数字,然后输入电脑,电脑里就会自动显示成为汉字;输入完电报后,经过先打校对确认后,通过电报服务器自动话联系一下接交换,根据收报地的电信局名自动将电报转至相应的路是否完好,能不能收报局的报房,如果不进行下一道工序,就要通过其他省份的处理电信局转报,要不就是直接传真给对方了。”
在章师傅的脑海里,已经有一本完整的电码表了。
记者从电信部门了解到,惠兴路电报房内还有5位和章国荣差不多年纪的老师傅负责24小时轮班收发电报。
3000个常用汉字码倒背如流
是当年报务员的基本功
“当年培训的时候,要求我们把电码最常用的3000多个汉字的电报码熟背下来,现在许多原先的报务员都已经转岗或退休,不过整个杭州电信范围内大概还有两三百人看到电报码就眼熟,有些人平时打字用五笔或拼音费力,用电报码却是行云流水。”
虽说现在发电报已经比当年要先进许多,但是和现代通信方式比较依然“复古”很多:发电报的电脑是上世纪90年代的,性能最多也就在486的水平,用的还是 DOS系统,没有图形化操作界面。
对发了小半辈子电报的章师傅来说,电报的日渐没落多少有些伤感。“现在公众电报业务平均下来每个月只有一份,你知道吗, 1988年杭州电报鼎盛时期一年收发多少电报吗?194.85万份呢。”章师傅感叹,“那个年代,杭州几乎每个电信营业厅都有电报业务,那时电报多火热,每天晚上都有许多人在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通宵排队发电报,去火车站接人得凭电报才能买站台票,而且那时候电报投递员们人手一辆摩托车投报,多拉风多洋气。”
也许日子就是这样,新事物不断诞生,老事物渐行渐远。变与不变之中,那些值得我们珍惜和怀念的,总会留在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