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怎么卖?
——3毛钱2两粮票10个。
——你的饺子看起来好像比较大?
——我的饺子是25个一斤,十足的分量。
在卖饺子之前,张大姐就了解过断河头农贸市场的情况,那里已经有四五个卖饺子的摊位了,各自都有熟客。她买来尝过也发现,这些饺子味道并不怎么样,形状也难看。这些卖饺子的人各自有各自的拉客招数:有的喜欢给老顾客优惠,有的却相反,专门让利给新顾客赚回头率。
张大姐包出来的饺子,皮薄馅足,外形漂亮,个头也比其他人的大,但价格却一样。在开张那天,张大姐还给自己订下了一条原则——饺子一定要同样大小,而且一定要达到25只/斤的标准,只要有顾客称出重量不足,就免费给予补足,所有的饺子都在现场做。直到现在,这条原则一直在严格执行,不管哪种类型的饺子,都是25只/斤。
张大姐这招很新鲜,一下和其他水饺摊拉开了“档次”。 开张第一天,就卖出了400个生饺子,然后营业额直线上升,直到近300元/天。
从第一年做生意开始,重阳节张大姐通过小区所在的街道办,给社区里每位70岁以上的老人发了一张券,凭着这张券,每位老人都可以免费到张军的摊位来吃碗饺子。后来张大姐的生意越来越好,分店越开越多,这免费水饺的“花头精”也越搞越足,不仅每年重阳节请建二社区的老人到店里来聚会,每逢5月28日就请杭州福利院的孩子们来过儿童节。
49岁
分店一家接一家地开
挑店面的眼光与众不同
1996年,张大姐在建国南路开出第一家水饺店后,又陆续围着这一片居民区,分别在梅花碑、邮电路开过店,其中有些还在以分店的形式经营。
“那里的地段太好了。”张大姐说,那一片不仅居民区密集,还是浙江省交通厅、第二轻纺工业厅、浙江省石油大厦等省级单位的驻地:“这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1998年,张大姐看重城西的发展潜力,在古墩路的康乐新村开了一家店面,这里刚好是附近四个居民区的中心。当时康乐新村一带的沿街店面价位便宜,也没什么人问津,不过张大姐的眼光很特别,她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利用进驻时间早的机会,选择主干道文苑路一侧的店面,而是选择了古墩路一侧的店面。因为后者是区间道,允许停车。这一优势现在显露无遗,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也是人们用餐的高峰期,文苑路拥堵不堪,但是古墩路却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停车位,带来了很多客流。
水饺店的名字就用了女儿蕾蕾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