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卖水饺卖了17年 医生说最多活10年的绝症好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0-05-30 06:33   

蕾蕾水饺店的老板娘张大姐打电话给我,说每年5月28日,都会请杭州福利院的孩子到店里来吃水饺,问我能不能也一起来。

昨天上午9点半,找到蕾蕾水饺店,店面在古墩路的康乐社区旁边。店有两层,门口有个服务员正在清扫台阶,玻璃大门挂着红色细线丝帘,橱窗上贴有“供应生水饺和熟水饺”字样,还可以上门送货。

我特意不吃早饭过去,尝尝那里的水饺。前台小姑娘问我要什么口味的,我看了看光水饺就有20多种,我点了最普通的鲜肉,要烤的。可能去晚了,豆浆已经没有了,我要了一听旺仔,一共付了17元钱。

5个服务员个个都很忙,在为迎接福利院的孩子们做准备,大厅里用小方桌拼起了一张长桌,铺上台布,上面排满了水果,都是些当季的时鲜货——荔枝、樱桃、杨梅等10几种,当中放着两个大蛋糕,看着都想吃。我问服务员,老板娘是那个,服务员指指后面,“在厨房”。

厨房在收银台后面,有一面是用玻璃做墙面,顾客能看到做饺子的过程,吃得放心。厨房里一个大姐在忙活,梳了一个高高的盘头,在油锅里煎酥饼,脸上不知道是油还是汗,有点发亮。

说是大姐,这位老板娘也有61岁了,她说自己是山东人,有个很男性化的名字,叫张军。

10点半,康乐社区第二支部的大妈也来帮忙,福利院里不少孩子年纪还小,吃饭还要喂的,张大姐担心店里这点人手照顾不过来,特意请她们来喂孩子吃东西。

场面当然是开心热闹了,水果、水饺、蛋糕,还有张大姐刚刚亲手炸出来的酥饼,味道很特别。孩子们个个吃得开心死了。最后临走时,老板娘还特意准备了给孩子学英语用的点读机,每人一个。

33岁

患上罕见的多发性肌炎

医生说她最多只能活10年

我一边在店里拍照,一边和张大姐聊天,说话很热情爽朗,发现她真是个有故事的人。

1982年4月5日,张大姐才33岁,没有任何的征兆,突然发觉自己失去了行动能力。“只要是身上的肉,全部变得僵硬,而且针刺般疼痛。”张大姐被诊断为多发性肌炎。当时,医院的一位医生说,他们建院20年了,这样的病例只碰到过56个——它的得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同时宣判她的生命开始进入倒计时,因为这是绝症,在当时判断最多只能活10年。

接下来的几年,张军基本处于休养状态。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住院3个月。原本在杭州第一毛纺厂挡车工的活是干不了了,每个月只领取29元的生活补贴,一家三口的生计,全依赖在铁路医院工作的丈夫。

“我到农贸市场摆摊卖水饺吧?”终于有一天,张军再也不愿闲坐在家了,她希望得到丈夫的支持。

当时,她最大的挂念是正读小学的女儿——一旦自己病逝,女儿蕾蕾长大后怎么办?

“我想为女儿挣点钱。”当时,社会上有种专门针对未成年少女的婚嫁险:每个月支付49元的保费,10年后就能一次性得到1万元的保金。

44岁

摆了个一米见方的摊位 上书“张记水饺王”

每个水饺一样大小,每斤25只

1993年,病情有所好转的张大姐,在离家较近的断河头农贸市场,租了个一米见方的摊位,开始卖家里做的饺子。她在摊位上挂出了一条横幅,上书“张记水饺王”。这一年,她44岁。

——饺子怎么卖?

——3毛钱2两粮票10个。

——你的饺子看起来好像比较大?

——我的饺子是25个一斤,十足的分量。

在卖饺子之前,张大姐就了解过断河头农贸市场的情况,那里已经有四五个卖饺子的摊位了,各自都有熟客。她买来尝过也发现,这些饺子味道并不怎么样,形状也难看。这些卖饺子的人各自有各自的拉客招数:有的喜欢给老顾客优惠,有的却相反,专门让利给新顾客赚回头率。

张大姐包出来的饺子,皮薄馅足,外形漂亮,个头也比其他人的大,但价格却一样。在开张那天,张大姐还给自己订下了一条原则——饺子一定要同样大小,而且一定要达到25只/斤的标准,只要有顾客称出重量不足,就免费给予补足,所有的饺子都在现场做。直到现在,这条原则一直在严格执行,不管哪种类型的饺子,都是25只/斤。

张大姐这招很新鲜,一下和其他水饺摊拉开了“档次”。 开张第一天,就卖出了400个生饺子,然后营业额直线上升,直到近300元/天。

从第一年做生意开始,重阳节张大姐通过小区所在的街道办,给社区里每位70岁以上的老人发了一张券,凭着这张券,每位老人都可以免费到张军的摊位来吃碗饺子。后来张大姐的生意越来越好,分店越开越多,这免费水饺的“花头精”也越搞越足,不仅每年重阳节请建二社区的老人到店里来聚会,每逢5月28日就请杭州福利院的孩子们来过儿童节。

49岁

分店一家接一家地开

挑店面的眼光与众不同

1996年,张大姐在建国南路开出第一家水饺店后,又陆续围着这一片居民区,分别在梅花碑、邮电路开过店,其中有些还在以分店的形式经营。

“那里的地段太好了。”张大姐说,那一片不仅居民区密集,还是浙江省交通厅、第二轻纺工业厅、浙江省石油大厦等省级单位的驻地:“这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1998年,张大姐看重城西的发展潜力,在古墩路的康乐新村开了一家店面,这里刚好是附近四个居民区的中心。当时康乐新村一带的沿街店面价位便宜,也没什么人问津,不过张大姐的眼光很特别,她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利用进驻时间早的机会,选择主干道文苑路一侧的店面,而是选择了古墩路一侧的店面。因为后者是区间道,允许停车。这一优势现在显露无遗,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也是人们用餐的高峰期,文苑路拥堵不堪,但是古墩路却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停车位,带来了很多客流。

水饺店的名字就用了女儿蕾蕾的名字。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王一  编辑:罗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