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远山,爱在“浙”里 用科学的星光点亮乡村孩子的未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2-03 08:24   

560f5243509fc4df6e36e3eeaf0adeaa_rB4AiWdOIBKAeAxSAAGbZs2cS3k091.jpg

24b38d672e958a0e5b49d013ee45c44d_rB4AiWdOIBOAX0oLAAGc4FDE2Wo788.jpg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仰望星空的孩子,那个曾对宇宙的浩瀚、海洋的深邃以及未知世界充满了无限好奇与遐想的孩子。为了守护孩子们的好奇心,12月刚刚来临,浙江省科技馆就为一群来自大山里的孩子准备了特别的科学“礼物”。

12月1日上午,浙江省科技馆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并不是普通的周末参观日,而是专门为来自浙江省科协对口帮扶开化县大溪边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策划的“科学有观·星光计划”公益专场活动。

为了迎接这些特殊的小客人,浙江省科技馆早早地发起了“星光征集令”,邀请了一众热心的科学家、科研机构和科普团队加入这场爱心接力,用科学的力量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

活动前期,“星光征集令”的反响热烈非凡,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之江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湖大学团委、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安恒信息、数字杭州等多家科研单位积极助力,不仅捐赠了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更贡献了宝贵的智力支持。这些努力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不仅促进了大溪边乡中心小学现代化学校的建设,更是共同筑起一道护卫孩子们成长的科学银河。

活动当天,现场弥漫着温馨与分享的气息。来自杭州的小朋友们也积极参与进来,他们将自己珍藏的科学书籍放在了特设的漂流书架上,与远道而来的大溪边小伙伴们共享阅读的乐趣。这一刻,不同背景的孩子们因为共同的科学梦想而相聚。这里没有城乡之别,只有对未知世界的共同探索。

从遥远的宇宙到浩渺的深海 好奇心没有界限

活动一开始,科技馆的金牌辅导员带来《隐形的力量》实验秀时,整个会场仿佛瞬间被点燃。通过生动有趣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孩子们亲眼见证了两个黄铜半球在形成真空后,即便用力拉扯也无法轻易分开的情景。还有神奇的“如来神掌”,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大气压的神秘力量。这种贴近生活的科普方式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可感,让孩子们意识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的存在。

实验结束后,辅导员马玉萧还给孩子们推荐了她眼中科技馆最值得打卡的地方,“我们馆里有好几个剧场,比如台风剧场、能源剧场,每一个都充满了惊喜和乐趣。在三楼,你们会发现一系列声光电类的展品,它们通过互动的方式展示科学原理,非常适合小朋友参观体验。”

紧接着上台的是青年科学家、之江实验室博士后崔玉竹,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大家走进了黑洞的世界。“想象一下,如何将一个物体变成一个黑洞呢?我们需要将它压缩到史瓦西半径(Schwarzschild radius),也就是物体形成黑洞时所需的临界半径,它就会变成一个黑洞。”崔玉竹的讲述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孩子们眼中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崔玉竹解释道,黑洞并不是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种空洞无物的地方,而是极其致密的天体。它们的质量大得惊人,但体积却非常小,以至于引力强大到连光都无法逃脱其吸引力。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她用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如果地球变成了一个黑洞,它的直径将会缩小到大约17.74毫米,像一颗中型的葡萄。而如果月球变成一个黑洞,它的直径只有大约0.22毫米,类似一粒芝麻的大小。”

在讲解中,崔玉竹提到了M87黑洞自旋的研究成果,这是由全球45个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项研究成果成功地将M87星系中心黑洞喷流的动力学与该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状态联系起来,为M87黑洞自旋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观测证据。

随后,西湖大学科普团博士生代表骆锦威上台,带来了一场关于栉水母的知识盛宴。通过精美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孩子们了解到这种古老而奇特的海洋生物。“为什么叫栉水母呢?”骆锦威解释说,“‘栉’在《说文》中指的是梳子或篦子的总称。因此,我们借用‘栉’这个字来形容栉水母身上那些排列得像梳齿一样紧密的特殊结构——栉板。”接着,他详细描述了栉水母如何通过栉板的规律运动,使其可以在水中灵活自如地移动。

最令人称奇的是,一些栉水母受伤后竟然能够重新愈合甚至融合生存。骆锦威提到,在实验条件下观察到,两片原本分离的栉水母碎片放在一起可以粘连融合,在融合后的100-120分钟后它们可以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并且恢复正常的进食。大溪边乡中心小学六年级的毛慧杰同学对此印象深刻:“没想到栉水母受伤之后,两个(受伤的个体)结合到一起也可以继续生活。”

最后,骆锦威总结道:“栉水母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许多未解之谜。通过不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神秘而又迷人的生物类群,同时也加深了对自然界多样性的理解。”

(原标题:筑梦远山,爱在“浙”里 用科学的星光点亮乡村孩子的未来)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字 记者 翁丹妮 摄影 记者 江玥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