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转型
从临床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迈进
口述者:李涛 院长
任期:2020年11月-至今
2020年11月,我从华西来到杭州七院担任院长,此时,医院在全国精神卫生界已小有名气,精神专科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顺应时代发展之需,医院要迈入新阶段,要打造精神医学高峰,就需要更多临床研究和学科发展的结合以及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医院展开转型,从以临床为主的精神专科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迈进。
为此,我们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步摸索和准备,通过聚焦临床问题推动精神心理疾病的科学研究、通过临床和基础相结合的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以及新技术的研发,以期尽早将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专业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
2020年底,医院开始建设研究型病房,创新性在临床常规病房的基础上建立2+X的精神专科研究型病房模式;2021年初,开始建设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把临床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和科研产生的数据有机整合,通过科学研究再反哺到临床,为临床工作做指导;建立生物样本库,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通过信息数据积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建设临床基础研究平台,建立物理诊疗中心,将最新技术和研发成果在临床推广应用。
2021年3月,医院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23年10月,正式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
医院通过多维度打造临床和科研紧密结合的平台。浙江省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浙江省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脑机调控临床转化研究中心(精神疾病分中心)、全省精神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精神心理疾病智慧化诊疗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一系列高能级平台的搭建,成为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动力引擎。
此外,在人才培养上,依托浙大精中、浙大脑院附属医院优势,对内,注重内部人才培养,临床和科研为人才提供不同上升渠道。对外,做好高端人才引进的同时,还引进能带来最新理念的中青年人才。通过特聘专家、双聘专家等模式,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可以将研究想法、研究成果,在很早期就和临床医生无缝对接、深入探讨。
如今,医院已初步建立起各个亚专业以及专职科研的人才梯队,营造重视科研人才、激励科研产出的良好氛围。
去年2月,我们推出神经精神联合诊疗(MDT)门诊,针对神经精神系统的复杂、疑难杂症,由相关学科专家组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今年10月,病房也已正式启用,为复杂疑难患者带去福音。
打造行业标杆
夯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谱写精神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口述者:骆宏 党委书记
任期:2016年1月-12月,2023年8月-至今
从刚毕业的小医生,到成为医院的管理者,我职业生涯的30年,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杭州七院度过的,作为资深七院人,我深度见证了七院的发展和腾飞。
记得1994年毕业刚到七院时,地处城西,交通不便,破破烂烂是初印象。当时医院规模较小,业务量不大,只有一个精神科,总体运转节奏相对较慢。
随着人们对精神心理服务需求的迅速增加,2000年,医院迈入快速发展时期。我们有了神经精神相关疾病病房,和当时的杭州大学心理系有了紧密联系,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应运而生,专业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团队组成的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这也是最早的以预防为主的心理健康促进。
2016年担任党委书记期间,最大的感受是医院的医疗越来越规范,医疗内涵越来越强,医疗质量越来越高。
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16年,医院4号楼拔地而起,2021年,3号楼又投入使用,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精神卫生政策一步步推进,医院的患者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很大一部分在基层得到相应服务,越来越多来院的患者,是那些有情绪、睡眠问题,以及其他有躯体问题伴有精神或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
医院的诊疗策略也相应调整,整合形成重性精神疾病障碍、情绪障碍及成瘾行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精神康复与老年精神医学、睡眠障碍、物理诊疗、生物精神病学及社会精神病学8个亚学科集群,服务不同层级的患者。
去年下半年,我再次回到医院,感受到医院的巨大变化,临床、科研、教学等再上新台阶。医院本部核定床位1100张,已投入使用的浙西院区核定床位500张,服务范围辐射整个华东地区,已逐渐成为浙江省精神疾病领域的行业标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一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人民精神心理健康事业取得更大进步,吹响了奋进号角。
70年,是新的起点。医院上下将以群众需求为立足点,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浙江省“医学高峰”、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夯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速科研成果落地,适应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心理健康需求,为杭州的城市发展提供健康支撑、注入“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