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院长,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主任,教育部儿科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研究方向: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先天性心脏病综合诊治、围术期器官功能损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
名医笔谈·儿科百病
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经过70多年的发展,从一所囿于深巷的小小儿童保健院蜕变为代表国家水准的顶级儿童医院,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儿童医院第一方阵前列。
作为备受群众信赖的三级公立医院和国家赋予重任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大儿院勇担使命,致力于让现代化儿童医院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开设《名医笔谈·儿科百病》专栏,旨在通过对儿科疾病的专业科普,让更多人了解到相应疾病的预防及诊疗,让更多优秀的医生能够为人所熟知,让广大家长寻求专业救治的方向时有所依托。
笃行不怠,浙大儿院将勇做创新发展的“探路者”,让医学进步惠及更多患儿及家庭。
笔述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院长舒强教授
很多人一听“先心病”就感到害怕
实际上这种疾病的治愈率已经很高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强劲而有力的心跳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充沛的能量。也正是因为心脏对于人体极其重要,老百姓一听到“先天性心脏病”就紧张焦虑:孩子得了先心病,会不会养不大?
在我国,先心病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每1000名新生儿中,约有7-8名患有先心病,而危重症先心病在活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2‰-3‰,约占先心病总数的25%-30%。
近年来,得益于先心病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的日益精准、微创介入的逐渐成熟、机器人手术的广泛应用等等,先心病手术的准确率和成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和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有研究表明,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90%以上的先心病患儿可治愈。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为例,即使复杂先心病占比约20%-30%,总体的手术成功率也达到了99%以上。
这意味着,简单的先心病,几乎全部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根治,即使是复杂疑难的先心病,多数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睹手术效果“立竿见影”
患儿还没出院就开始追身高体重
先心病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目前,先心病分为29大类数百种类型,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这些类型占先心病总量的70%-80%。
危急重症型常见的有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主动脉弓缩窄。对于先心病患儿来说,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长期随访至关重要。
我们接诊过一位不到1岁的小患者,这个孩子经常感冒,每次喝奶很吃力,满头大汗,基层医院也检查过,以为只是抵抗力差,生长发育落后。但各种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家长带着孩子到我们医院,经检查后发现孩子是室间隔缺损,还有肺动脉高压以及心力衰竭的症状,经过手术治疗,孩子恢复得非常好,体重和身高立马就追上来了。
还有一位大动脉转位的患者,从小就经常患肺炎,生长发育缓慢,家长非常担心他的成长状况,在我们医院住院治疗后,还没出院体重就有了显著的增加,孩子的气色也肉眼可见地变好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家长非常惊喜。
目前先心病的病因尚不明确
但一些典型信号有助于早期识别
经常会有家长来问:怎么可以避免孩子得先心病?先心病是不是有迹可循?
先心病的病因学尚不明确,多认为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有心脏病史,可能增加后代患病的风险;基因突变、缺失或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也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病。
在环境因素方面,母亲吸烟、饮酒或使用药物(如阿司匹林、避孕药等),叶酸缺乏,空气污染,辐射暴露,以及孕期感染某些疾病(如风疹、糖尿病等)也会增加后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
有些先心病的患者没有明显表现,如果不经筛查可能很难发现。但从临床经验来看,还是有一些迹象可供家长观察和参考的——
1.如果发现孩子体重增长缓慢,或是婴幼儿在活动量正常的情况下出现明显的疲倦、乏力,不愿意运动,可能与先心病有关;
2.孩子经常感冒、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这种情况除了呼吸内科就诊外也要考虑是否有心脏方面的问题;
3.吃奶或哭闹时,婴幼儿出现呼吸急促、气喘等症状,哭闹或活动后口唇、指甲青紫或发现有杵状指趾(甲床如鼓槌一样隆起),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完善相关的检查,以免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