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大姐下山途中遭遇马蜂“袭击” 过敏性休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30 08:13   

几分钟喉咙就肿了,手机上的字也看不清

蜂蜇伤后6小时内是早期救治关键期

天气转热,气温升高,马蜂、蜜蜂等又多了起来。5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今年第一例蜂蜇伤患者。

山上游玩,被蜂蜇伤头部

她很快全身麻痹、意识不清

“被蜇之后,几分钟我的喉咙就肿起来,手机上的字也看不清……”昨天,53岁的李大姐精神状态好了不少,但提起经历的惊恐一幕,仍心有余悸。

李大姐是黑龙江人,近段时间在杭州旅居。她尤其喜欢杭州的好山好水,规划好线路,每周都会去爬山。十里琅珰、径山古道、凤凰山、八卦田……让李大姐乐此不疲,她一边游玩一边直播,顺带品尝美食、介绍沿途风景,非常惬意。

5月28日下午,她在宝石山附近的葛岭游玩,下山时,遇到几只“马蜂”在耳边盘旋,她下意识地挥手驱赶,不料遭到攻击。

“我脑袋上被蜇后,很快就肿起一个大包,紧接着全身很痒、开始发红疹,然后就感觉到嗓子肿起来了,呼吸不是很顺畅。”意识到情况不妙,李大姐赶紧下山打车,让司机把她送到医院。出租车上,她感觉全身麻痹,手指不听使唤,用手机打字已经打不出来。

出租车司机载着李大姐来到浙大一院急诊科。

“患者来时用很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被蜂蜇了’,就开始喷射性呕吐,当时血压很低,只有61/40mmHg,典型的过敏性休克,我们马上安排急救。”

接诊的浙大一院急诊科童娅玲医生介绍,蜂蜇伤后有些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最重要的是进行抗过敏等对症治疗,用了相应的抗过敏治疗后,李大姐渐渐恢复了意识。为防止毒素造成的肝肾功能等脏器损伤,医生劝说李大姐继续对症治疗,经补液、防止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平衡内环境紊乱等精心治疗后,抽血化验确保没事,才平安出院。

马蜂也有可能是胡蜂

重者甚至会威胁生命

李大姐从没想到这蜂竟然这么毒。但到底是马蜂、蜜蜂,还是胡蜂,她分不清楚。

浙大一院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介绍,蜜蜂比较温顺,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蜇人,除非认为受到攻击时才会蜇人,蜇人后不久蜜蜂就会死亡。而在临床接诊的患者中,往往是被脾气更“火爆”、攻击力更为凶猛的胡蜂、马蜂伤到。

胡蜂、马蜂、黄蜂都属于胡蜂科的蜂类,其中胡蜂和马蜂,是并列关系,黄蜂则从属于胡蜂。相较于蜜蜂,它们体形大、体壮、毒性强,只要人一靠近,就会被认为是“外敌入侵”,尤其喜欢追踪运动中的物体,所以人很容易被蜇伤。临床上被这三种蜂蜇伤,其实有个专业术语,统称为“胡蜂蜇伤”。

胡蜂的尾部有一厘米多长的弧形毒针,可反复刺入人体,并注射入成分复杂的蜂毒。约有3%的成人、0.4%-0.8%的儿童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蜇伤局部或者全身的皮疹、红斑、痒痛,严重者可快速出现头晕、头痛、血压急剧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也可引发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死亡。过敏反应越早发生,程度越严重。

除了过敏,患者还有可能面临蜂毒导致的多器官损伤,最常见的为急性溶血反应、横纹肌溶解(患者可排泄出酱油色尿液),进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也有可能出现心肌坏死、严重的肝脏损害、抽搐、意识障碍等。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金晶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朱鸳琪 姜磊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