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大姐下山途中遭遇马蜂“袭击” 过敏性休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30 08:13   

几分钟喉咙就肿了,手机上的字也看不清

蜂蜇伤后6小时内是早期救治关键期

天气转热,气温升高,马蜂、蜜蜂等又多了起来。5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今年第一例蜂蜇伤患者。

山上游玩,被蜂蜇伤头部

她很快全身麻痹、意识不清

“被蜇之后,几分钟我的喉咙就肿起来,手机上的字也看不清……”昨天,53岁的李大姐精神状态好了不少,但提起经历的惊恐一幕,仍心有余悸。

李大姐是黑龙江人,近段时间在杭州旅居。她尤其喜欢杭州的好山好水,规划好线路,每周都会去爬山。十里琅珰、径山古道、凤凰山、八卦田……让李大姐乐此不疲,她一边游玩一边直播,顺带品尝美食、介绍沿途风景,非常惬意。

5月28日下午,她在宝石山附近的葛岭游玩,下山时,遇到几只“马蜂”在耳边盘旋,她下意识地挥手驱赶,不料遭到攻击。

“我脑袋上被蜇后,很快就肿起一个大包,紧接着全身很痒、开始发红疹,然后就感觉到嗓子肿起来了,呼吸不是很顺畅。”意识到情况不妙,李大姐赶紧下山打车,让司机把她送到医院。出租车上,她感觉全身麻痹,手指不听使唤,用手机打字已经打不出来。

出租车司机载着李大姐来到浙大一院急诊科。

“患者来时用很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被蜂蜇了’,就开始喷射性呕吐,当时血压很低,只有61/40mmHg,典型的过敏性休克,我们马上安排急救。”

接诊的浙大一院急诊科童娅玲医生介绍,蜂蜇伤后有些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最重要的是进行抗过敏等对症治疗,用了相应的抗过敏治疗后,李大姐渐渐恢复了意识。为防止毒素造成的肝肾功能等脏器损伤,医生劝说李大姐继续对症治疗,经补液、防止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平衡内环境紊乱等精心治疗后,抽血化验确保没事,才平安出院。

马蜂也有可能是胡蜂

重者甚至会威胁生命

李大姐从没想到这蜂竟然这么毒。但到底是马蜂、蜜蜂,还是胡蜂,她分不清楚。

浙大一院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介绍,蜜蜂比较温顺,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蜇人,除非认为受到攻击时才会蜇人,蜇人后不久蜜蜂就会死亡。而在临床接诊的患者中,往往是被脾气更“火爆”、攻击力更为凶猛的胡蜂、马蜂伤到。

胡蜂、马蜂、黄蜂都属于胡蜂科的蜂类,其中胡蜂和马蜂,是并列关系,黄蜂则从属于胡蜂。相较于蜜蜂,它们体形大、体壮、毒性强,只要人一靠近,就会被认为是“外敌入侵”,尤其喜欢追踪运动中的物体,所以人很容易被蜇伤。临床上被这三种蜂蜇伤,其实有个专业术语,统称为“胡蜂蜇伤”。

胡蜂的尾部有一厘米多长的弧形毒针,可反复刺入人体,并注射入成分复杂的蜂毒。约有3%的成人、0.4%-0.8%的儿童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蜇伤局部或者全身的皮疹、红斑、痒痛,严重者可快速出现头晕、头痛、血压急剧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也可引发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死亡。过敏反应越早发生,程度越严重。

除了过敏,患者还有可能面临蜂毒导致的多器官损伤,最常见的为急性溶血反应、横纹肌溶解(患者可排泄出酱油色尿液),进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也有可能出现心肌坏死、严重的肝脏损害、抽搐、意识障碍等。

每年都有人被蜂蜇伤

有的后果很严重

民间素有“十只马蜂蜇死一头牛”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每年这个季节,蜂类较为活跃,人们穿着又相对单薄,要特别注意不要被蜂蜇伤。快报每年都有蜂蜇伤甚至蜇死人的相关报道。

2023年9月,临安昌化的林姨上山查看山核桃树,在距离自家山核桃树30米的地方发现一个差不多有两个篮球大的马蜂窝,林姨轻手轻脚地想绕道避开马蜂窝,没想到还是惊扰了它们,走了没几步,她的脑袋、肩膀、背部被两只马蜂“袭击”了,很快眼前一黑,过敏性休克。转到浙大一院急诊科时,林姨凝血功能异常,心肌酶谱、肝酶和黄疸指标全线上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也都超标了,这意味着她的心肌、肝脏、血液系统等可能有所损伤,经过精心治疗才康复出院。

2022年11月,杭州5名中学生参加户外拓展活动,在黄龙洞一带的半山腰遭遇马蜂窝,蜂群躁动“攻击”5名同学,其中2名同学病情较严重,被收治住院治疗。

2020年7月,一对杭州老夫妻在中天竺附近的自家茶园给茶树除草,惊动了树下隐藏的马蜂窝。马蜂先是蜇伤了大妈,大伯一看大妈被蜇,挥起锄头砸向马蜂窝,这一锄头下去,10多只马蜂飞出来,紧追着大伯咬,没一会儿,大伯就头晕眼花,不省人事,送到医院后已出现过敏性休克,大小便失禁,血压都测不到了。经过急诊医生精心抢救才康复出院。

2018年,富阳两男子为吃蜂蛹去捣马蜂窝,被一群马蜂围攻。第二天两人病情急剧恶化,全身多脏器衰竭。其中30多岁的男子救治无效死亡,另一个52岁男子送入ICU抢救数天。

2016年9月,李先生在九溪游玩时,不小心惊扰到一窝马蜂而遭到围攻,四五十只马蜂对着他的头皮一通乱蜇,当晚被送到杭州市中医院时出现了肝功能和肾功能衰竭,第二天引发了消化道大出血。经过7天抢救,才度过危险期。

2015年,一位男子被一群马蜂围攻,刚送到医院时神志还清醒,没过多久病情急剧恶化,口吐白沫、喉头水肿窒息、血压急剧下降,抢救了20多天,最后全身多脏器衰竭,回天乏术。

去年杭州消防接到主城区

处理马蜂窝相关警情3315起

遇到马蜂窝,千万不要去招惹它,应及时寻求消防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杭州消防接到主城区处理马蜂窝相关警情3315起,其中景区消防接到相关警情至少200起。

今年4月26日8点27分,一吊车司机到乔司消防站寻求帮助。司机称,吊车吊臂上有一群蜜蜂聚集,作业时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他尝试过自己驱赶蜜蜂但没有成效且险些被蜇,故而想请消防员帮忙处理一下。

随后,消防员穿戴好专业防蜂服决定用火烧的方法处理,由于蜜蜂是在车辆吊臂上,所以消防员爬到了车头位置用杀虫剂点火后对准蜂群,几分钟后成功将蜂群处理。

此前,快报曾报道,每年4-6月是蜂王产卵高峰期,一天能产六七百个卵,马蜂或蜜蜂多了,会找新的地方筑巢,然后采蜜过冬。如遇家中飞进大量马蜂或蜜蜂,可以点蚊香用烟熏走。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市民使用杀虫剂驱赶马蜂或蜜蜂一定要当心,杀虫剂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尽量不要使用。

另外,如果被马蜂或蜜蜂蜇伤,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冲洗,并尽快送医。

消防提醒,发现蜂巢千万不要擅自行动,尤其不要捅蜂巢,可拨打“119”或报警求助。

蜂蜇伤后6小时内

是早期救治关键期

“被蜂蜇伤后的6小时是早期救治的关键期。”陆远强主任强调。

既然蜂蜇伤会出现过敏反应,出游时带上开瑞坦等抗过敏药物是否可以救急?陆远强主任表示,如果蜂蜇伤后出现一些轻微皮疹等过敏反应,备一些这类抗过敏药物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抗过敏作用,但不能靠这个来急救,蜂蜇伤以下三点要特别注意:

1.要留心蜇伤局部是否有明显红肿、疼痛甚至瘙痒,如发现有残留毒刺,可以先用镊子、小针、胶布等除掉体内的蜂刺,但注意千万不可挤压患处,以免将蜂毒挤入深层组织,加重中毒,并注意局部消毒,避免感染。

2.不同类型的蜂蜇伤处理方式略有不同: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选用肥皂水或5%-10%小苏打水洗敷伤口;黄蜂的毒液呈碱性,可选用食醋或1%醋酸洗敷患处,以减轻局部症状。冰敷也可以减轻伤口不适。

3.一旦出现过敏症状或全身不适,应立即就医, 千万不要等反应严重再去就诊。

此外,专家强调,这个季节外出游玩时,要尽量戴帽、穿浅色长袖衣服;女性夏季外出尽量不要用浓烈芳香气味的护肤品或香水,化妆品内的化学合成物质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来马蜂。最好穿浅色、光滑的衣服,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浅色非常敏感,不敢轻易攻击;当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万一遭遇蜂群攻击,千万不要惊慌乱跑和拍打,要马上就地蹲下,用衣服护住暴露的部位,尤其是头和脸,最大限度避免被蜇伤。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金晶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朱鸳琪 姜磊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