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没热透的隔夜蔬菜,53岁男子险些丧命!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4 07:17   

非公筷就餐,菌群数量餐后可达餐前80倍

不少消化内科医生都养成用公筷习惯

如果家里经常产生剩菜需要冷藏,要预防隔夜菜带来的健康隐患,还有一件非常重要且容易被忽视的用餐细节——使用公筷。

2020年,杭州市疾控中心曾做过一次实验,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细菌对比。实验一共是6道菜,每道菜分为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在11名实验人员吃完后,所有样品冷冻保存进行培育。48小时后,两组的菌落总数差异非常明显,非公筷那一组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公筷那一组。其中凉拌黄瓜相差2倍,干锅茶树菇相差16倍,而咸菜八爪鱼竟然相差近250倍!

image.png

市一医院消化内科杨建锋主任医师从3年前开始,一家人在家吃饭开始分餐,有时候每个菜里都放一个调羹,吃的时候用调羹舀到自己碗里吃,有时候用公筷,“一开始不习惯,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杨建锋主任医师说, “我们消化内科有40多个医生,身边好几个同事都养成了吃饭使用公筷的习惯,这不仅可以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乙肝等传染疾病的发生,其实还有助于减少剩菜剩饭中的细菌数。”

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刚烹饪好的菜品本身就携带微生物(尤其是冷菜),而非公筷就餐会进一步大幅提高餐后的微生物含量。剩菜放置在冰箱里,冷藏只是延缓了细菌繁殖的速度,并不能完全抑制;食材如果在外面放置超过两小时,或者食用过,就会被一些食源性的微生物和唾液所污染。而且菜肴之间菌落差异也较大,会发生交叉感染。如果家里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的,冷藏隔夜菜的微生物风险会相对低一些,但绝不可冷藏超过3天。

没吃完的剩菜怎么办?

医生建议:宁剩荤菜,不剩蔬菜

在多数家庭里,周末或者节日往往是鱼肉满桌,菜肴丰盛。为了不剩菜而“硬吃”,显然不利于健康;但把剩菜全部扔掉,也会造成食物浪费。

怎么办?医生来支招:

1.宁剩荤菜,不剩蔬菜

蔬菜中硝酸盐较多,在存放过程中因为细菌的活动,可能转变成有毒的亚硝酸盐。所以,一餐中应该集中火力把蔬菜吃完,尽量不要剩;而吃不完的荤菜,可以放入冰箱隔夜吃,但冰箱只是抑制了细菌滋生,拿出来之后,还是要彻底加热再吃,才能起到彻底杀菌的作用。

2.剩菜剩饭要合理冷藏

剩菜剩饭及时放冰箱,分装成多个小份保存,下次吃的时候按需加热就可以了,能避免反复加热的问题。而且分装成小份保存,更有利于降温和保鲜。

3.巧用保鲜膜、保鲜盒

剩菜剩饭放冰箱前,一定要用保鲜膜封好,或者装进带盖的保鲜盒中,避免串味和交叉污染。用方形保鲜盒储存能节省更多的冰箱空间。

4.剩菜剩饭要彻底加热

所谓彻底加热,就是把菜加热到100℃,保持沸腾3分钟以上。如果肉块比较大,一定要煮、蒸久一些,或者把肉块切碎,再重新加热。

5.定期清洁冰箱

建议3个月左右要给冰箱做一次大扫除。

6.生熟食物不要放一起

生食中普遍都存在各种寄生虫以及细菌,和熟食放在一起会污染了熟食。生肉冷藏最多放3-5天,生的海鲜类则最多放1-2天。

7.该扔还得扔

尤其是老人、孕妇、小孩、慢性疾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待隔夜菜更要谨慎,隔夜的绿叶菜、银耳蘑菇、凉拌菜、卤味这类食物,该扔还得扔,别舍不得。

天热了

当心凉拌黑木耳中毒!

还要特别提醒的是,夏季天气炎热,市民比较喜欢吃凉拌菜,凉拌黑木耳就很常见。

值得注意的是,木耳在泡发过程中,可能会滋生一种叫作“椰毒假单胞菌”的细菌,它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有权威报告显示,食用1-1.5mg就有致命可能。

医生建议,泡发木耳类食材,随发随吃。特别是夏季,最好在冰箱内或冷水加适当冰块泡发,低温可以延缓微生物的增殖速度。通常来说,木耳用冷水泡 1-2 小时就可以了,最长也不宜超过4个小时。如果是温水或者热水泡,时间更要相对缩短。当泡发木耳的时间较长,出现浑浊、发黏和异味的情况时,一定要果断扔掉。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刘琪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