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立潮头续写新篇 浙大邵逸夫医院建院30周年!跟着记者报道 看医院高质量发展画卷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02 05:49   

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历久弥新

很多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唯一的救治希望就是肝移植。但大器官移植的等待时间是非常漫长的,很多患者还没等到供体就去世了。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院长独创的一项手术,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手术很神奇,用一根绳子把好的一侧肝脏组织养大,等大到足以满足生命需求时,再把病灶一侧的肝脏切掉。

2014年9月26日《杭州日报》

这些年,杭州日报记者见证了这家年轻医院无数个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创新探索的一个个瞬间。蔡秀军说:“如果一家医院没有创新,它永远不会进步,只有不断求新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如果要挂大便袋,还不如不治了。”罹患低位肠癌的林女士特地从山东赶赴杭州求医,她是奔着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支架法肠转流术来的。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然而术后要在患者体外留置“大便袋”,使肠道内容物不经过吻合口排泄,将吻合口保护起来,更利于后期恢复,这一套治疗方案自1855年德国医生Thiersch开创以来被沿用至今。能不能改变这一临床痛点?蔡秀军带领团队,耗时十余年发明一系列可降解支架并创建“支架法肠转流术”,用一副可降解支架保护了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同时避免二次回纳手术,约3周后,患者吻合口愈合,转流支架也在人体内自然降解,恢复了肠道的通畅。这项技术打破全球沿用近170年的传统术式,避免了“挂袋”和二次手术,目前已在全国多家医院成功应用于近千例患者。

回顾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到,创新早已融入浙大邵逸夫医院发展的血脉中,成为其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助推器,医疗技术的创新核心就是以人民健康为核心。这里首创国际、国内多项技术和手术方式,填补相关技术空白;率先引入腹腔镜技术、达芬奇机器人、快速康复理念;建立 “微创医学”学科……目前,全院腔镜、机器人等微创手术占总手术量的80%,机器人单机手术量连年居于全国前列,微创技术几乎覆盖所有外科领域,在微创肝胆胰手术、下腰痛诊治、辅助生殖、复杂冠心病和房颤诊治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一次次的技术创新和持续引领,浙大邵逸夫医院破解了一个又一个临床难题,提升了诊治的质量和能力,奠定了医院综合救治能力,赢得患者的认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柯静 通讯员 李文芳  编辑:张翟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