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弹珠大小的眼球上手术
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是极大考验
进退两难中,毛剑波医生当机立断,在取得小航爸爸妈妈的同意后,决定就地在NICU室内表面麻醉下行眼内注药术治疗。
这个手术需要在宝宝清醒的情况下,仅使用表面麻醉剂,在角膜缘(黑眼珠旁)后面1.5mm的位置进针并推注药物。
一个出生体重只有800g的宝宝,目前也仅有1500g,眼睛只有弹珠般大小。要在这么小的眼球上做这么精细的手术,患儿可能会哭闹,导致头部和眼睛的晃动,对医生的心理素质和手部稳定性都是极大的考验,对医生的经验更是有着极高的要求。
进针位置靠前可能损伤晶体,靠后则会刺穿视网膜,都会造成医源性的视力损害。毛剑波气息沉稳、手起针落,如头发丝一般细的手术针分毫不差地推进宝宝眼球内,成功地将药物注入眼底。
在医护的全力救助下,小航成功闯过了关键的“第二关”,注药后,他的眼底病变开始稳定并逐渐消退。
3个月后的门诊随访中,毛剑波观察到小航的眼底病变已消退到1期,且血管发育情况良好。
“孩子的视力保住了,能重见光明了!”小航的父母眼含泪水,多次向毛剑波鞠躬致谢。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儿童致盲主要原因
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毛剑波介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视网膜血管系统的增殖性病变,其发病率在20%左右,多见于孕龄36周以下、出生体重<2000g、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在孕龄、出生体重更低的早产儿中,发生率高达60%-80%,是我国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
早产儿眼底病变一般分为5期:1-2期可以密切观察;3期病变若发展迅速则需要积极治疗干预;4-5期出现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患儿视力,需要及时的手术治疗。
毛剑波提醒:宝宝眼底病变仅靠肉眼观察是难以发现的,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会对视力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建议所有的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期完成眼底筛查。
对于早产儿,尤其是低孕龄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应在矫正胎龄31-32周时就开始进行眼底检查。一旦发现异常一定要定期眼科随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挽救患儿视力、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
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沈丽君教授团队自2014年起就与包括省妇保在内的省内多家妇幼保健医院开展密切合作,至今已完成规范的新生儿、早产儿眼底筛查上万例,是目前全省唯一能在表面麻醉下开展荧光素血管造影、婴幼儿眼底激光及眼内注药的团队。
此外,团队在婴幼儿玻璃体腔注药、眼底激光、玻切治疗ROP、FEVR、Coat‘s等儿童眼底病领域位于全省领跑地位,累计开展治疗千余例,是省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的儿童眼底病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