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顶级杀手” 脑动脉瘤破裂前有哪些信号?如何精准判断风险?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2-03 07:38   

临床中,我们遇到因转运导致再出血病人不在少数。如何制订规范化的诊治流程以及进行技术的普及推广,一直是我们团队的工作重心。

早在2008年,我们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动脉瘤的规范化诊疗研究,并最早在2009年推出了“浙二破裂脑动脉瘤的急诊诊治流程”1.0版本,突出强调对破裂动脉瘤早期干预的重要性;2012年,我们升级并推出了2.0版本,针对“扩大时间窗、提早干预时间以及对危重症患者治疗”这三个重点进行完善和改进。近年来,随着杂交手术理念发展和技术进步,团队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集影像检查、介入诊治和外科手术治疗于一体的杂交手术诊疗规范,这也是当前优化的3.0版本。通过“一站式”诊疗方案,快速完成动脉瘤诊疗各个过程,缩短诊治时间,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机,同时也极大地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

团队在制订完善破裂动脉瘤规范化流程的同时,也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开展专项学习培训以及专家下沉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促进颅内动脉瘤诊疗技术和规范化诊疗流程在浙江省内的普及推广。截至2020年12月,浙江省内能够常规开展颅内动脉瘤诊治的医疗机构数量已达83家(年诊治颅内动脉瘤患者5694人,数据源自浙江省DRG绩效评价系统),较2008年推广开展前的17家(年诊治794人)数量增长明显,诊疗规模扩大近7倍,累计培养具备颅内动脉瘤诊疗资质的进修医师187名,在全省各地区建立、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动脉瘤诊疗团队/中心。

介入手术和开放手术怎么选?

如今又有了合二为一的复合治疗

脑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那么该如何选择介入或者手术的治疗方案呢?

开颅手术是利用脑组织之间的自然间隙分离脑组织,从血管外暴露动脉瘤,用特制的夹子夹闭瘤颈(动脉瘤“鼓包”和脑血管连接的部位),这样脑血管中的血流就不会再进入动脉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历史悠久,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疗效也在不断进步。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在患者大腿根部/手腕部穿刺血管,将很细的管子放到动脉瘤内,往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从而闭塞动脉瘤,达到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式从1992年开始,目前随着技术材料的进步而快速发展。

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优点是安全、手术时间短、微创、恢复快,但缺点是复发率相对较高,花费稍高,并且部分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而开颅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动脉瘤夹闭完全后复发率较低、费用较介入要低。如果对于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患者则推荐进行开颅手术,从而达到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的效果。

目前而言,两个治疗方式都很成熟,对于大多数的脑动脉瘤来说,两种方法都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的最终临床决策主要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形态、病人的年龄、病人的全身情况和状态,医生的经验,患者自己的选择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订。

近年来,又衍生出了上述两种术式组合的技术:复合手术。复合手术可以将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同台进行,可以提高医疗效率,降低患者风险,可用于复杂的脑动脉瘤治疗,这也是神经外科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展趋势。浙大二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开始启用复合手术室以来,年治疗各类复杂脑动脉瘤数百例,复合手术室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而最终使患者受益。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方序 来鑫萍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