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半时间 她为患者上门服务近600次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1-30 09:26   

“他认出我之后,一边流泪,一边摆手,说不出话”

两年多下来,杨洁碰到过像孟大伯一样需要长期上门的,也碰到过仅上门一次的。有那么一次,对杨洁的触动很大。

老吴算是杨洁的老相识,10年前,自杨洁调岗到门诊换药室,时不时能碰上他。“有时候是刀割伤的,有时候是烫伤,我很奇怪,怎么他总是会受伤。”

一次两次接触下来,在换药的过程中,老吴打开话匣和杨洁聊起了家里的事。原来,最近几年,老吴的妻子身体不大好,大病接着小病。以前妻子身体好的时候,老吴没怎么做过家务,但妻子病了,老吴便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大小事情,照顾妻子也从来都是亲力亲为。

“学着做菜,不小心割到手、不小心烫伤,应该都是初学者会碰到的问题。”老吴没有明说,但杨洁逐渐看出点门道来。后来,老吴来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少,想来是慢慢变成了家务熟手。

去年7月,杨洁接到了一个上门居家护理的申请,要为住在附近小区的肾癌术后患者进行肾造瘘口护理。“上门前,我们会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这是一位70多岁的女性患者,病情已经进展到了终末期,在她本人的要求下回家休养。”

上门后,患者的情况看着不太好,陪伴在一边的家属大多数时候沉默着,杨洁没有多说话,安静地做好两处肾造瘘口的护理。

交代注意事项时,杨洁和患者的丈夫说了几句话,两个人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你是杨护士吧?”杨洁也认出他来——老吴。

眼见着老吴的眼眶中瞬间溢满泪水,再冲她摆摆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到我离开,老吴没再跟我说一句话,但我仿佛能明白。他那一瞬间的反应,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过了一个多月,杨洁在菜场买菜时又碰到了老吴,老吴告诉她,妻子已经走了。“再聊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老吴的状态看起来还行,一个多月的时间,也许还没有放下,希望以后的日子他能过得好。”

没有当成医院下达的任务

早就变成了我的个人意愿

当被问到提供上门服务是不是占用了休息时间时,杨洁说:“医护人员,早就习惯了突如其来的任务和无法保证的休息、假期,没什么的。”用杨洁的话说,工作时间“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需要在岗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上门服务势必就放到了休息时间。

“天热的时候,我一般会在6点左右起床,上班前先上门做好服务。一般需要上门服务的患者大多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起得早,确认过不会打扰到他们我就会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杨洁也会调整上门时间。“比如孟大伯,有老慢支,夏天我会早晨去,现在天冷我就下班后过去,这种天气起太早,对他的病情没有好处。”

最忙的时候,杨洁曾经一天上门服务过5位患者,早上、午休、下班后,所有的休息时间都被排得满满当当。虽说已经习惯这样的节奏,但杨洁也坦言,上门服务的确很辛苦。

“每位患者会碰到不同的困难和问题,总有各种各样的不得已和无奈,当你看到他们的眼神时,你没有办法拒绝,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需要你。”

对于杨洁来说,上门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已经从最初医院推出的一项服务变成了她个人的意愿。“要接触过他们,你才能有体会。也正是因为转变成了个人的意愿,我才能坚持下来。”

这个春节,年初一至年初六是杨洁的休息时间,但初二和初四,她还是照常提供了两次上门服务。杨洁说,医护人员不是机器,也需要休息,但她会合理安排好时间,在休息时间把上门的安排计划进去,因为患者需要她。

“初二那次是一个六年级的小朋友,骨折术后拆线。初四那次就是孟大伯了,常规的定期换药,那天大伯的两个儿子都在,想来是来陪父母过年了。看得出那天大伯的心情很好,我离开的时候还跟我挥手再见。”

看到那样的情景,杨洁不禁想到了老家的父母。“今年是第4年没有回老家了,肯定想他们。之前是因为疫情,今年也因为各种原因想买票的时候已经买不到了。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要做好工作,也要尽可能顾好家里,希望明年能回老家陪爸妈一起过年。”杨洁笑着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慧丽 通讯员 王艺锭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