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U支援是一种什么体验?她说:每一个努力活着的生命都值得尊重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1-28 08:01   

12岁的儿子知道妈妈不能按时下班

自己做饭洗漱乖乖上床睡觉

孙瑜在ICU支援的这大半个月里,C区的51张病床永远都是满的,最多时有12个需要呼吸机的患者和40多位危重患者,其中还包括需要血滤、高频吸氧等情况复杂的患者。

这段时间,加班成了常事。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医嘱源源不断地来,孙瑜还记得第一天进ICU工作,从早上7点开始连轴转,直到晚上九点多才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

“刚巧那几天我老公也感染了新冠,怕传染给孩子,就自己到外面去住了,平时白天儿子都是一个人在家,中午凑合吃点面条、面包,晚上等我下班回家给他做饭。”那天孙瑜实在太忙,等到下班时一看,手机上好多个儿子打来的未接电话。她匆匆忙忙赶回家,发现12岁的儿子已经挂着眼泪在沙发上睡着了。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9天,危重患者源源不断地送来,扩展的床位马上又收满了人,孙瑜一边要手脚不停地处理医嘱,一边要帮着护士长协调床位,每天到家都已经是晚上十点以后了。

好在儿子非常理解妈妈的工作,知道妈妈不能按时下班,自己学会了做饭。有几个晚上,孙瑜深夜回家,发现儿子已经洗漱完,乖乖上床睡觉了。

“孩子那么懂事,反倒让我这个当妈的觉得过意不去。”孙瑜说,对家人的愧疚是真的,但对于这份职业的热爱也是真的。

在ICU支援是一种什么体验?

“每一个努力活着的生命都值得尊重”

“没有什么工作是轻松的,每个岗位都有存在的意义。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承担这份责任,这是一个成年人的担当。”这次疫情,让孙瑜感慨颇深的还有身边领导和同事的付出——医护人员大多也都感染了,这边倒下了,那边马上接上,医生们每天叮嘱病人“阳”了后要好好休息,自己却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

和她同科室的护士长张兰君感染后症状最严重,却依然发着高烧坚持工作,总是督促大家“多休息”,自己却从不喊一句累。孙瑜有一次撞见她正在吃药,询问后才知道,张兰君因为高烧,总是头晕,一直在靠药物缓解。“她就像大家的定海神针,有她在,所有的事都能安排得妥帖有条理。”

还有作为“技术后盾”的张慧娟护士长、黄丽君护士长,任奇、刘斌斌、金红燕、戴智敏、李文秀等资深护士,有着丰富的ICU护理经验,每天都在身体力行“传帮带”,给“支援者们”加油鼓劲,消除她们心中的不安。

“有时候看到他们,会觉得很感动,有一种坚定的力量,那样的工作强度,如果没有强大的信念和责任感支撑,很难想象要怎么坚持下去……”

好在他们的付出终于迎来了曙光。春节前夕,有几个第一批住进来的重症患者陆续康复出院了,其中两位患者还特地赶在年前送来了锦旗。

孙瑜对其中一位老人印象深刻。这位老人70多岁,因为病毒性肺炎入院,症状加重后转到了ICU。

“他刚来时呼吸困难,情绪也很不好,总觉得自己没希望了,说不想治了。家里人也是忧心忡忡,但又不知道怎么办,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救救他,想办法救救他。”经过小组讨论确定诊疗方案后,医生第一时间给老人上了高频吸氧。其间,轮值的医生护士经常鼓励、安慰老人,相信医院,配合医生,一定会好起来的。

知道老人家心情不好,孙瑜每次路过他的病床,也会特地停下来和他说几句话,有时候聊一聊当天的新闻,有时候扯一扯家常。“虽然他不会回应,但我知道他在听,ICU里太安静了,有时候简单的几句话,对病人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好的心情对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老人的血氧饱和度慢慢上升,呼吸困难的症状逐渐缓解,他自己也渐渐有了信心,开始听医生的话,每天配合俯卧位通气。随着身体状况一天天好转,老人从高频吸氧转为普通吸氧,直至康复出院。

“感谢你们,我们家今年还能过个团圆年!”来送锦旗的时候,老人的子女一度落下眼泪。

之前有朋友问她,在ICU支援是一种什么体验?现在她已经有了答案:“每一个努力活着的生命都值得尊重。”

“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春暖花开的时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琳 通讯员 郭俊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