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进入负增长
未来挑战加剧
人口负增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拐点”是一个时间段而非具体时点。从表面上看,人口负增长是人口数量的变化,实际上却是人口和社会本身发生了深刻变化。
总人口的负增长往往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将进入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
从老龄化速度看,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日本用了24年、德国用了40年、法国用了126年,而我国预计只用约22年。
目前,日本、意大利等21国已进入超级老龄化阶段,西班牙等36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大部分为西欧发达国家。日本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老年人口占比高达28.4%。
长期看,人口规模缩减和年龄结构老化加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向影响将逐渐凸显。
老年人口增加,意味着全社会养老支出也在不断扩大。人口负增长与老龄社会也将在社会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养老服务等领域带来持续性挑战。
人口负增长
我们如何应对?
近日,“人口负增长及其应对策略”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世界人口发展形势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我们做了哪些准备?听听专家怎么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郑真真研究员表示,全球人口在2022年突破80亿,人口增速相比50年前已经大大减缓,预计还将进一步下降,到21世纪末将趋于零。低生育率、低增长或负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中国特有现象。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陆杰华教授分析指出,我国人口负增长时代老龄社会具有老年人口规模超大和占比高、高龄化凸显、少子化显著、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缩减和结构老化、长期照护需求旺盛、家庭照护能力脆弱、区域差异大等七大人口特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童玉芬教授认为,未来我国劳动力规模还会进一步减少,但不大会出现劳动力总量短缺,结构性短缺和素质短缺更应引起关注。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原新教授表示,人口负增长是一个长期的人口变动过程,具有阶段性特点。人口负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特征、人口机会不同,收获人口红利的手段也随之变化。
原新主张“人口红利转型论”,提出未来30 年的新人口机会为人口规模依然巨大、低龄老龄化、日渐雄厚的人力资本、活跃的人口迁移流动,这些形成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型、资源型、长寿型、素质型、配置型等综合型人口机会。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刘厚莲副研究员也认为,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能够并存,人口负增长不会阻止我国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段成荣教授基于“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逻辑思路,提出可以将人口迁移和流动作为应对人口负增长的一个主要转手,发挥人力资本存量的作用,从而实现我国人口负增长条件下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