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肿瘤医院信息化无呕病房项目 把对患者的关爱延续到出院之后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4-20 08:34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发生机制复杂

延迟性CINV的有效控制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应杰儿教授提到,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CINV)发生机制其实很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探明。可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女性、年龄<50岁、无饮酒或少饮酒史、晕车史、情绪障碍、既往化疗呕吐史、恶心呕吐预期高等等。根据恶心呕吐的发生时间,主要可以分为急性、延迟性、预期性、暴发性、难治性五大类。其中,急性恶心呕吐在化疗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高峰通常持续5~6小时,常在24小时内缓解;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在化疗24小时后;预期性恶心呕吐发生于曾接受化疗的患者,在下一次化疗前即出现恶心呕吐,其发生常与既往化疗不愉快的体验相关;暴发性恶心呕吐是指在预防性处理之后仍出现的呕吐,并且需要给予止吐药物进行“解救性治疗”;难治性恶心呕吐则是指既往的化疗周期中使用预防性和/或解救性止吐治疗失败,而在后续化疗周期中仍然出现的呕吐。

“如果是急性恶心呕吐,患者还在医院,我们是可以及时给予处理的,但随着效率医疗的发展,住院周期以及门诊化疗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化疗当天就会出院,因此延迟性恶心呕吐就成了医生最担心,也很难从整体管理上开展的一类问题。不过相应的,如果把这块控制好了,就能很大程度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

纸质化→信息化→升级2.0版本

把对患者的关爱延续到出院后

基于CINV控制欠佳的情况,2016年,随着抗肿瘤治疗个体化、精细化、全程管理理念的兴起,医院110病区正式开启无呕病房建设相关项目。医生、护理、患者等多个层面相互协作,具体工作包括设置无呕宣教资料区,发放纸质随访表格、建立电话随访体制,建立规范化反馈流程等。无呕病房的“纸质化时代”,为信息化无呕病房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2019年,纸质版无呕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更多的病患数量及更广的功能需求,在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教授的大力支持下,由应杰儿教授牵头,医院110病区正式开启信息化无呕病房建设相关项目。医院医务部门、信息科、临床科室、药剂科群策群力,从患者教育、电子病历信息化评估及方案推荐、电子随访系统三方面共同进行信息化无呕病房的建设。

应杰儿教授介绍,在电子病历信息化方面,设计信息化管理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系统1.0版本。系统根据指南对不同化疗药物及方案进行恶心呕吐风险分层,根据不同分层推荐不同止呕方案,从信息化层面实现科学评估,规范止呕。同时,在信息科的协助下,针对现有电子病历系统增设了止吐药物使用,患者恶心呕吐近况归档等板块,将无呕列入日常医护工作,搭建医患无呕“信息桥梁”;在随访方面,团队设计了浙江省规范化无呕病房电子随访系统(微信小程序1.0),通过微信提醒→患者填写问卷→获得反馈建议→医生知悉恶心呕吐情况→调整后续止吐方案的闭环管理流程,达成了医、护、患的共同协作。

然而,医院并不满足于此。“虽然1.0版本已经初见成效,但随访系统更多的是便于医生收集患者化疗后的情况,方便调整后续止吐方案,患者及其家属却很少能在家中针对自身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我们希望,可以将对患者的关爱持续到出院后,真正实现个体化、动态化、全程化管理,因此,对系统进行了进一步升级。”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慧丽 通讯员 马华君 王屹峰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抗肿瘤药物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是抗肿瘤药物尤其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在不少人的观念里,接受化疗,难免要碰上这些问题,只能靠自己硬生生地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