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连、闺蜜群……杭州中小学惊现各种小团队 老师为什么不再强行解散?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14 08:44   

为什么会出现“闺蜜群”“兄弟连”呢?

下城区教育局主任督学杨仙萍老师说:青春期的“闺蜜群”“兄弟群”,是一个人从没有自我概念,到形成自我概念过程中必须经由的过渡阶段。这个过程中,孩子本来在父母身上得到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随着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而被打破,所以他们需要从“闺蜜群”“兄弟群”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从此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内心世界,甚至于这个世界最不愿意向自己的父母公开。

所有非正式群体都有若干共同的特征,比如群体成员有着相同的年龄或经历,他们有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面对同样的烦恼和困惑,并能从相互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或其他帮助,进而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我们总是担心青春期孩子们的异性交往,事实上,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健康而充满正能量,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因此,下城区的十多位班主任也参与讨论,献上了自己的智慧。

在讨论中,班主任们都一致认为,针对那些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小团体,应该鼓励;而对于那些带有消极情绪的小团体,也不能一味地拆散。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 方文琳

从宏观上来看,学生小团体在班级中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存在。为了解决学生小团体问题,通常采取的策略是“强行解散”,比如常换座位、打断联系、发现有结帮的苗头,立刻介入解决、实行各个击破的战术。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强行解散”的解决办法只能收到暂时的效果,实际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将小团体转化为“小团队”,进而使其融入“大集体”。

比如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工作管理,这样进行班级管理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小团体帮助老师开展工作,他们很多人都能够为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出一份力量。有了这些小团体贡献出的智慧与力量,可以使得小团体的“团队精神”逐步转化为班级的“团队精神”。

杭州市青蓝小学 余昌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最担心的就是看到孩子与一些有不良习惯的朋友在一起,害怕孩子会跟着沾染那些不好的习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

客观评价“闺蜜群”或“兄弟群”中的朋友。家长应该寻找契机与孩子交流他的那些朋友身上存在的一些优点,形成与孩子交流的突破口,让孩子能清楚地看到朋友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是同时存在的,让他意识到那些缺点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

深入寻找“闺蜜群”或“兄弟群”存在的原因。孩子交一些不良习惯的朋友,是因为在这些朋友之间,会感觉很舒服,能找到一种成就感;或孩子在朋友身上可以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包容感。而在父母和老师那儿得到的都是教育与批评。所以,不盲目批评孩子,而是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去帮助孩子。

鼓励孩子释放青春期的能量。家长可以以信任的态度交代孩子一些事情去做,并不断地肯定他的能力,让孩子得到一种被认可、被接纳、被理解的喜悦与价值感,孩子自然就会离“不良”朋友越来越远。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宇璐 胡信昌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最近,杭州下城区有十几位班主任老师专门聚在一起做了一个研究,聚焦的是现在班级里的“闺蜜群”“兄弟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