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杭州新闻中心> 科教卫新闻
 
 
南京一位语文特级教师从美国回来疾呼我们欠学生真正的阅读课
2016-10-31 07:12:31 杭州网

这两天,《中国教育报》一篇题为《我们欠学生真正的阅读课 一位中国教师在美国中学语文课堂的观察和思考》的文章,在网上特别是老师的朋友圈里传得很火,赞同的、批评的都有。

文章作者曹勇军,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今年上半年,曹老师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做半年访问学者,为了认识美国中学语文课堂的真实面貌,曹老师与美国一所中学的三位老师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听了两个月40多节课,并与美国同行做了很多交流,对美国中学的语文课有了一些认识,回国后写文章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文章5000余字,我们节选部分章节。

我们欠学生 真正的阅读课

一位中国教师在美国中学

语文课堂的观察和思考

作者:曹勇军

他们的语文课不用教材

吸引我目光的是(美国学生)教室中央的小桌,上面满是书,一摞一摞的,一共十种,熟悉的如胡赛尼的《灿烂千阳》、戈尔丁的《蝇王》、苏萨克的《偷书贼》等,不熟悉的有戴维斯的《梅尔的战争》、麦考密克的《永不坠落》等。(学生)不一定本本精读,但至少要选读其中若干章节。这都是为学生准备的!都是学生语文课要读的书!这就是他们的课本。我深受刺激和震撼!

在研究小组会议上,我曾问过美国老师:“是不是美国老师都不用课本,而是自选作品当作教材?”三位老师认真地商量了一会儿,慎重地告诉我:也并非都如此。很多学校和老师还是用教材的,但是有追求的学校和优秀的老师一般都不用课本,而是自己选作品来教,带学生读书。

他们读真实的书、完整的书

我曾与几位美国老师讨论过:为什么不用课本而选用小说来进行语文教学?他们认为读小说是读真正的书、完整的书,对师生更具有挑战性,可以更好地培养阅读能力、分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况且社会、历史等学科上已经让学生读了不少非虚构作品(nonfiction),这样语文课上就应该多读虚构作品(fiction),而小说是典型的虚构作品。小说是一种原生态的信息文本,不像语文课本,是经过加工和解释过的,而且课本规定了教学内容和方法,比较死板,束缚也大,缺少真正阅读的目的性……(阅读小说)让他们(美国学生)对社会上的事情有分辨力和批判性,有同情心和多元价值观。

每学年读5-7本书

美国中小学一个学年分为四个学季,每个学季大约9周时间,他们一般一个学季至少要读一本书。珍(美国语文老师)给我看过她的学年教学计划,她每个学季根据教学主题安排学生集中精力研读一本书,常常会根据课时适当增加。

他们阅读中

重视细读、批判和探索

他们(美国的语文老师和学生)重视文本细读,常用作注释、填表格等方法梳理情节,把握细节,深耕文本。他们的小说阅读很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他们倡导探索性写作,充分利用写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思考,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促进自我的成长。

美国同行阅读教学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简单。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支持他们的教学探索,即使是同行也不是个个都理解,加上州统考的压力等等,都让他们苦恼。他们也有压力,也有阻力,也在挣扎。

老师:谁都不欠的,东西方有文化差异 学生:作业一多,就没法看书

昨天,我们调查了杭州六所高中、初中的语文老师和学生,从阅读的类别、方式、时间分配等方面,探讨究竟有没有“欠学生真正的阅读课”。

老师说

美国学生的阅读课本身也不够自然

周老师(下城区某公办初中资深语文教师):我不认同南京曹老师的看法。先得承认一个事实,各种调查数据都表明,现在我们的阅读,数量或质量都下降了不少。读大部头书的人少了,现在大家都是捧着手机,热衷碎片化阅读。想要靠学校教育去扭转这个态势,我看很难了。从曹老师文章来看,美国学生的阅读课,本身也不够自然,要学生做很多功课,有很多刻意安排。我觉得真正地阅读课,应该是学生自发地去阅读,作为老师,可以给出大致的阅读书单,其他就让学生自己慢慢去体会。

面对西方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可妄自菲薄

张老师(天杭实验学校初中语文老师):谁都不欠的。东西方有文化差异,没有必要看到西方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妄自菲薄。曹老师介绍的那些阅读方法,国内的语文课上其实也在做,很多老师都会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让孩子讨论课文中的人物等,方法都差不多。

现在我觉得国内语文课也越来越重视阅读了。课本后面都有推荐的书目,比如七年级的课本,推荐读《西游记》,还指导学生如何阅读,例如用“跳读”的方法读西游记。

现在初中生基本不阅读,大家的功课都很忙,一门功课做作业半个小时的话,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就超过两个小时了,哪里还会有心思去静心阅读。现在班上在读名著的人,很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自发在读名著的人,凤毛麟角。但我个人觉得,开卷有益,学生只要读健康的书,哪怕是漫画,也是好的。

某重点高中图书馆借阅量人均不足两册

刘老师(杭州某重点高中语文老师):我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根本没有阅读。不少学校推荐书单,但真正读起来的孩子,其实很少。阅读在高中里,是个问题。70多万字的《红楼梦》,很多学生不愿读,但200万字的网络小说,读起来倒很有兴趣。

有一所重点高中做过一个调查,高二学生图书馆的借阅量,一学年每个学生人均不足两册。读什么书不是高中生们最大的问题,如何让大家读起来,才是难点。现在的阅读过于功利化,对分数有没有帮助,是很多家庭衡量的标准。看一本名著,能拿多少分,才去看,只看到眼前的用处。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果评选孩子们爱看的书,前三名是教辅资料、青春偶像类图书、漫画等,基本帮助不大。总的看来,没有老师引导,学生的深阅读都不多,知识碎片化,令人担忧。

学生说

昨天随机采访的市区重点高中的学生中,大部分同学说作业一多,就没法看书。阅读习惯也正在发生变化,除了纸质书,有人喜欢网上读书,有人爱用手机看电子书。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杭州市区某重点高中高三男生俞同学:我酷爱读书,是同学中的“异类”。家里有不少藏书。看书很杂,读书就是学习的过程,不分高低好坏,我看《哆啦A梦》,有人说我幼稚,但其中能看见日本国民的幽默,也挺有趣的。

前几天我经过建国路庆春路路口的一个书报亭,发现这里居然在卖《全球通史》,还有不少比我年纪还大的古书,我非常开心,花了200块买了十几本回去,有《马丁·路德·金自传》《菊与刀》《人类简史》等,最便宜的一本是中国小说选,二十年前出版,书页都黄了,非常难得。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我每天都阅读1小时以上,为了多读点书,我做题的效率都提高了。到了周末,三四个小时肯定有。读完书也喜欢写点感受,对这本书的印象才会深。

作业一多就没法看书了

杭州市区某重点高中王同学和林同学:虽然还只是高一学生,但学业压力不小,作业少时,每天看书二三十分钟。作业一多,就没法看了。仔细算一下,平时看书的时间,一周三四个小时还是有的。

访问中,还有两三名高中同学,他们说平时不怎么看书,到周末集中看书,先把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完成,然后再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每周看书时间2小时左右。

 

推荐新闻:

滨江有家修脚店半夜悄悄搬空 客户的卡不能用了

享受慢生活的好去处 升级版青芝坞亮相

杭州这医院有位"发明达人"护士 两年获14项专利

20多人临时剧组来杭拍网络电影 戏没开拍就黄了

城市乐跑赛落幕 近五千名跑者齐聚杭州奥体公园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胡信昌 张娜    编辑:李如    
     图库
温岭城市公园秋色如画
河北长城修复工程 ...
人生璀璨如烟火
意大利中部发生地震
范冰冰偷溜出街竟 ...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杭州公交女司机救了老伯一命 再晚一分钟后果...
·全球聚焦物联创新 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启幕
·2016物博会:拥抱物联网 绘就环保产业新蓝图
·城市智慧水务论坛在杭举办 现代“大禹”来杭...
·国内大咖聚首“第十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大会”
·当物联网遇上中国制造 工业4.0时代如何玩转 ...
·萧山区办结省条例修订后“非法储存危险化学 ...
·4岁女童独自下楼被陌生男抱走 30小时后被送回
·古墓现500年前女尸 头发眉毛清晰可见
·女员工不慎流产 想请假15天被单位辞退

无人驾驶卡车上路

“不朽的梵高”亮 ...

《家有儿女》一家 ...

第25届金鸡百花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