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8万选手中层层选拔
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吴建平教授详细介绍了这项竞赛。
吴教授说,这是一项分阶段的系列活动,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数学会主办:每年9月中旬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以省为赛区,6万-8万人参赛。到了12月,选拔出的350人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半天考试,内容都是高中的数学知识。到了第二年3月中旬至4月初,再选出60人参加“国家集训队”(注,这次有5位缺席),为期两周,边考试边培训,若干次选拔后,选出6人作为中国代表队,7月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
国际比赛后,一个完整的周期就结束了。到9月新学期开学,又开始新一年的竞赛。
国内级别最高的高中数学竞赛,是从1956年开始的,由老一辈数学家华罗庚等亲自主持。1978年,教育部等举办8省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分初赛、复赛、全国决赛。第二年,赛事推广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后来赛事过热,教育部叫停比赛。1981年竞赛确定为民办公助、自主自愿等原则后,重新举办。
从1985年开始,中国高中生开始参加国际数学竞赛,即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1985年到2014年底,中国代表队一共夺得134块金牌、28块银牌、6块铜牌,19次团体总分第一名。
吴教授说外界对于奥数、奥赛的批评,从未停止过。大家通常说的“奥数”,准确说法应是“小升初奥数”,和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不是一个概念。
还没有中国选手获菲尔兹奖
“最近几年,教育部对于奥赛的政策出了不少,取消加分、保送,对于这个比赛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让比赛变得更纯净些。”吴教授说,从近两年的过渡情况看,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还是会参赛,因为这是一个展示平台,此外各个高校尤其是北大、清华,都在想如何把这些优秀学生招进学校,在自主招生的方式上也都有调整。
吴教授介绍:“数学奥林匹克的宗旨是激发青少年的数学才能,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发现科技人才后备军,并促进各国数学教育的交流与发展。不少人在后来的数学研究中取得突出的成绩。
“数学中的诺贝尔奖叫菲尔兹奖,从1936年起开始颁发,是最著名的世界性青年数学奖。不过,目前还没有中国人获奖。” |